你的階級不是取決於你的職業,也不是你的收入,不是取決於你是騎機車還是開車,不是取決於你是否讀了博士,更不是取決於你是否過一種飲咖啡聽唱片的優皮生活,而是取決於你的整個人脈。所以出身與階級並不是那麼容易克服的,即使克服了,也很少是躍進,因為你不僅要自己努力,還要拉拔你的親友或者分擔他們的負擔。
階級是因而不是果,博士大多中產或以上,是因為讀博士就會變成中產嗎?不是,是因為讀了博士所以你階級就會翻轉;而是出身好,的家庭才會容忍子弟三十歲都不工作;階級好的人都有房子,那你窮人背上一筆大房貸買了房子,你就會階級翻轉嗎?也不是,是因為出身好的人,在家族的援助下,更早更快得到房子,所以他們有房,而不是因為他們有房就變成了中產;很多醫生是中產,所以當醫生就會成為中產嗎?不是,是因為出身不好的人,負擔得起醫科學習門檻可能性比較低。
我們很常本末倒置,認為只要讀了大學就能階級翻轉,做個甚麼職業就會階級翻轉,或者買房子就階級翻轉,這全都是生還者謬誤。事實上是出身好的人,做到以上的人數量與比例比較高,窮人並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明顯地出身底層的人,能讀到博士與做到醫生買到房子的比例是低很多的。
大家用職業,收入,學歷去判斷人的階級,是因為比較方便。可是用人脈去判斷就很困難,他認識很多人出身很好,但他自己卻覺得自己「出身普通」,因為人很難看到別人的父母是怎樣,很多人不知道父母有個房子,身體健康,親戚有些醫生律師,那就是出身很好,他們覺得自己只是「普通人」甚至是「窮人」。
人類對於自己一出生就有的東西,是沒有感覺的,而且會覺得自己是大多數人,比方說香港、中國、台灣人,大部份都自覺貧窮,一堆人覺得自己投胎不好父母沒錢就別生出來。不過全球有一半人口的年收入只有4000 美元以下,投胎的話你有超過九成機會刷了一個更差的首抽。但你我不會覺得站在世界的前端,因為我們的目光是看不到那麼遠的。
同樣地,在我們社會裡面階級比較好的人,都不知道原來自己可以童年時就海外旅行,可以去才藝班,家裡自有房子有車子,父母有退休俸可領,親戚有醫生律師教授,這些都少數。
很多這種人都說自己貧窮,因為他們看不到這社會上大部份比他們貧窮的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