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社會中,孩子可以天生天養,不用讀書識字,不用才藝班,也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勞動力;在工業社會中,孩子只要一點小學教育,讓他們懂操作機器的程度,也可以給得起孝親費;這些社會都不需要投入十幾年的教育成本,可是在高科技社會中,為孩子投入十幾年的教育成本卻成為了最低門檻,而出來的結果還很有可能是沒甚麼競爭力的,養大一個孩子在這種社會是高成本的,可是產出卻非常隨機,連填回教育成本都很看運氣,讀了十幾年書考了一堆學位的結果,可能也只是在超級市場打工。
可以像農業社會一樣天生天養嗎?那全世界都會說是你父母的錯,你竟然連教育責任都不負。如果達不到任何工作的門檻,直接成為米蟲吃家裡的機會很大,也就是說經濟上的負數,難道只有靠愛去養活他?所謂愛,當然是指家裏的鈔票。
在已發展社會中,教育成本太高,低技術勞動力卻常常毫無價值,期望值很差,生孩子就變成了一種高風險低回報的行為。大家進行之前都很慎重,更不要說養孩子會犧牲的社會資本不僅是錢,還有時間,自由,外貌這些都是競爭籌碼。
這是社會質素提高的必然副作用,那是因為「生命誕生」跟「成為對社會有經濟價值的人」兩件事的距離變遠了,如果人工智能真的能代替大部份人勞動,而人類只能做更高級的工作的話,那恐怕大部份人出生後只能當廢物,甚至別出生了,因為他們就是沒本事爬上那些更高級的工作的最低門檻。有辦法改善嗎?其實沒有,除非出現一種方法真的讓所有人「只要有國籍就有價值」,所以結果是.... 有人假結婚去幫人移民...
不過,生孩子當然是因為天性、因為愛、因為倫理... 怎麼可以說CP值問題這麽直白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