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問題之前,先說一下香港高物價的來源。現在大家不在香港消費,覺得香港的物價貴,然而這不純粹是商家貪婪,後面是「高物價、高樓價、高工資」的鐵三角。物價貴,背後是人工和租金;而人工和租金,是過去四大產業興旺的時候炒上去的。常說香港樓價貴是因為土地不足,但價格在乎供求,還要問為何以前付得起:因為以前順風嘛,有人給得起,連帶其他人也要跟著一起給。工資也一樣,銀行給得起高工資,樓價又越來越貴,那誰去當醫生和教師?於是政府也跟着加公務員的人工,全個社會一起水漲船高。「高物價、高樓價、高工資」這三點是互為影響的:租貴於是物價貴,物價貴還能撐得下去於是租更貴;樓貴所以企業要加住宿津貼留住人才,人工加了於是樓更貴;如此類推。
這兒還要岔開說一句香港的低稅制。香港低稅,卻能提供高工資給公務員。很多朋友現在移民到外地,才發現香港各種公營服務的工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所以以前才可以每兩個月去一次日本旅行。香港政府給得起,那是因為以前每年的賣地和印花稅收入已經太好賺,大家繼續炒樓炒股,政府繼續「過河濕腳」。地價收入和印花稅在政府五大收入當中,早幾年穩佔四成以上,可見一班。
香港作為中國邊緣或門戶的位置,取決於中國和世界的關係,不是你想做就可以做。當世界不再需要這個角色,則接下來的整個系統也就撐不下去:給不了高工資,便撐不住高樓價和高物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