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裡面有許多看似奇怪、毫無章法的文字。譬如說,有學過一些英文的朋友應該會覺得奇怪,我們常看到的字根 sept- , oct-, nov-, dec- 是由拉丁文的 7 (septem), 8 (octo), 9 (novem), 10 (decem) 演變出來的,像是八爪章魚 Octopus, 還有十進位法 decimal system。
但為什麼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不是七、八、九、十月,而是九、十、十一、十二月?
古羅馬有一套「傳說曆法」,曾經一年只有標記十個月份。之所以說是傳說,是因為羅馬人也從來沒有這個曆法的真正文獻,只有後世史書的形容。
按道理說,一個月就是月亮陰晴圓缺的週期,而一年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四季變化,都是十分固定的。在各個古文明的曆法中,一個月大概有 30 天,一年大概有 12 個月,都不會相差太多。那怎麼會搞出十個月?
在這個傳說的羅馬曆法,一年之始是春分 (spring equinox) 開始耕作的季節,也就是現在的三月,然後到年尾的冬至 (winter solstice) 要結束所有生產的季節,也就是現在的十二月底,大概十個月的時間。而我們後世講的一月、二月的嚴冬,則沒有任何標記。
這個曆法的命名方式如下:
一月Martius ,取自於戰神瑪爾斯 (Mars)。Mars 在轉職戰神之前其實是農神,所以由他代表春天耕作十分洽當。戰神很忙,在拉丁文中,星期二也是他負責。
二月 Aprilis,有可能取自 Apru 也就是希臘神話傳來的愛神 Aphrodite。這個語言學上仍有爭議。
三月Maius ,取自於生長女神瑪雅 (Maia)。
四月Iunius ,取自於慈愛女神茱諾 (Juno)。
而原本的五、六、七、八、九、十月分別叫做 Quintilis、Sextilis、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就是第五、六、七、八、九、十的意思。
之後羅馬曆法經歷了幾次改革。首先加了嚴冬的一月、二月,並把之前的十個月往後推。
新的一月叫做Ianuarius,取自大門之神雅努斯 Ianus (又拼 Janus),象徵一年的開端。後來變成所知的【一月 January】
新的二月叫做Februarius,取自當時的一個重要的牧神節節慶 Februa,象徵清潔、衛生。後來變成所知的【二月 February】
新的三、四、五、六月就是之前的一 (Martius)、二 (Aprilis)、三 (Maius) 、四月(Iunius),後來變成所知的 【三月 March】、【四月 April】、【五月 May】、【六月 June】
而原本的五月(Quintilis)、六月(Sextilis),變成了七月與八月之後,也為了紀念凱薩大帝 (Julius Caesar) 和奧古斯都大帝 (Augustus),改名成了 Julius 和 Augustus。後來變成所知的【七月 July】和 【八月 August】
原本的七 (September)、八 (October)、九 (November)、十月 (December),則名字不變,但也往後推兩個月,成為九、十、十一、十二月。
這份曆法在盎古魯薩克森 (Anglo-Saxons) 皈依基督教後,傳進了古英文 (Old English),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