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食好唔食好》



腸中的微生物,原來也成為我們健康與否的關鍵……


2024年上架的紀錄片《健康解密:腸道的奧秘》 (Hack Your Health: The Secrets of Your Gut)由Anjali Nayar導演,片中有我們熟悉的大胃王小林尊,他不是腸道專家,他是病患者,他半生持續參加暴食比賽,如今改了裝扮的他驚覺自己失去了飢餓及飽肚感,可以幾天不吃東西,當然,也可以隨時吃下幾十個漢堡飽。


他成了紀錄片中的個案患者之一。


今次專家檢查幾個不同類型有關飲食失調的個案,想仔細研究他們腸道中微生物,看當中與一般人有否明顯的差異,再看是否能解決他們飲食失調的問題。

紀錄片叙述得不太清晰,先講消化系統與腸道新知,但正經的檢查過程被剪得細碎,拍出來的結論又有點模稜兩可,這一如我去做身體檢查一樣,結論總會是「有少少問題,暫時無乜大礙,你要注意一下啦」。


實驗室中的科學家、甚至醫生當然沒有能醫百病的配方,但作為紀錄片,記錄了一些實驗過程、表述了一些感受,然後,就沒然後了….. 那感覺就不太好。


飲食失調當然關乎心理、生理、以及外在環境因素等等,我們可以從紀錄片中追訪當事人,如果沒有太多的醫學結論,那又大可扭轉筆鋒,描述他們的個人感受,理解他們何以會跌入這個難以脫離的病魔手上。


導演Anjali Nayar的想法可能大致如此,不過,太多素材,不捨棄,那紀錄片就往往成了網上留言區一樣,我一直有留意小林尊的成名與成長,對這個個案自會投入一些,有所感觸,但是,對其他參與者,導演沒有詳細介紹,粗略幾筆,很難令觀眾了解病患者的感受。


三日不餓,不能制止的食欲,又或長期嘔吐,怎樣解決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