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套紀錄片《要買趁手:消費局中局》編排方式有趣,透過人工智能「莎夏」引領觀眾如何成為出色嘅零售品牌/公司,拆穿各類消費品公司搵大錢嘅五個方法:sell more, waste more, lie more, hide more, control more,希望透過逆向表達手法令觀眾明白生產商如何仆街、避免墮入過份購物嘅陷阱。
以前睇過唔少講過份消費同相關議題嘅紀錄片,《要買趁手》冇咩驚天動地嘅內容,有啲倡議甚至陳腔濫調(例如過份生產令第三世界充斥垃圾)。不過訪問嘅嘉賓有 Adiddas嘅前高層、Amazon 設計網頁嘅前員工,帶嚟啲業內資訊,但呢班人做盡佢哋口中嘅壞事,賺夠搵夠就嚟懺悔,有夠誠意囉。
紀錄片上影之日,正正係美國消費大節 Black Friday開始之前(咁啱仲係 Amazon Black Friday之前個日),對於警醒世人合理消費,可能有些少作用。對我呢啲零物慾嘅人嚟講,本身少消費,網頁設計再靚再方便、啲嘢再平都好,啲嘢冇用就唔會買,所以紀錄片對我無咩額外影響。我對於要電子產品生產商處理埋消費者拋棄嘅電子垃圾、追求環保、減少浪費,即係叫馬會解決沉迷賭搏,肯定陽奉陰違。
唔係唔好買,不過買之前諗清楚、考慮兩三日先落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