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高度的容錯》

粗茶淡飯是一種生活方式或消費習慣,分別只是,有錢人是有選擇的,他可以吃得很豪華,只是因為喜歡所以選擇粗茶淡飯;而窮人是沒有選擇的,如果他也喜歡粗茶淡飯,那他可以窮得很快樂,不過如果他喜歡的是精緻的料理,那他就吃不起了。


從這裡可見,「粗茶淡飯」並不是貧窮,貧窮導致的「被迫」粗茶淡飯,重點不是粗茶淡飯而是被迫。你就可以留意到,貧窮的本質其實是「欠缺選擇」。如果把人生比喻為角色扮演遊戲的話,貧窮代表的職業選擇,對話選擇,能去到地方選擇都比較少。


所以窮人為何選擇較少呢?因為擁有多少資源,即多少人脈,多少財富,以及你的社會上的權利,決定你容錯的空間,以及每一個錯誤的後果。就算高中畢業時甚麼都沒有,錢都要自己賺,如果你父母有錢的話,你忍受沒有收入的能力就比較強。


若上一代已解決自己的一切經濟問題,你不用擔心上一代與親戚朋友的急需,以及要儲一筆錢去應付;你可以犯一些錯誤或拖延,例如你可以先做做兼職看,不急著找工作與提升收入,看長線一點。


貧窮的孩子只能短視,因為他們急需錢去解決眼前的問題,包括自己的吃飯,甚至要支援父母,所以他們要立即找工作而且收入越高越好,哪怕那是一份沒有前途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你不能叫他們先去進修兩年,或者低就幾年,因為他們的家庭經濟會在長線成果到達之前崩潰。


船到橋頭不僅不會自然直,在貧窮的狀態下,一切事情都會隨時間而惡化。底層勞動者隨年紀增長,收入是下降的,疾病增加,甚至失去工作能力或工作。資源充足的人可以高築牆緩稱王,但是資源不足的人,時間並不站在他的那邊,本來已少的選擇隨時間減少。


他們需要自己的收入,去結現在的賬單,而且那很可能是上一代導致的賬單。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上一代關我屁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