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節約的根本之道》

Frugality means enjoying what we have.

許多討論基本財務觀念的文章或是書籍,都會強調儲蓄的重要。在收入不變的狀況下,要達成高儲蓄率的明顯選擇,就是節約度日。必要生活開銷,就選低費用的選擇。能不要花的錢,就不要花。而這,就叫節儉。

節儉兩字會讓人想到各方面都儘量節省的生活。不是這樣。節儉(Frugality)指的是享受你所持有的物品。你擁有一個物品,你享受它的用途,它帶來的快樂,你滿足於擁有這個東西,那就是節儉。請注意,這裡沒有提到這個東西是貴或便宜。

假如你擁有一個比較好,但是單價也比較貴的東西。但其實價格是你的收入與財富負擔得起的。你不必擔心自己是不是不節儉。只要你享用這個東西,常有機會使用它,仍符合節儉的定義。但相對的,有人買衣服都挑便宜的買,一件兩三百的衣服。但是他從沒穿過這些衣服。買了就掛在衣櫃,然後繼續瀏覽網路商城,找下一件衣服。他根本沒有享受到自己買的東西。很抱歉,就算這是相對便宜的東西,這正是不節儉的典型症狀。

不在於東西貴或便宜,重點在於你有沒有在用,在享受這個東西。這個節儉的定義可以讓我們從一些牢籠中釋放出來。


第一個是加在自身的不必要負擔。


有些人其實收入較高,可以負擔起一些比較好的東西,但他又很擔心自己是不是過著太”奢華”的生活,一直不敢去買。其實沒必要這樣想。只要你能物盡其用,讓它發揮功能。這個錢花得值得,也仍符合節儉的定義。

另外,有些人力行節約度日,每個地方都要省錢。可以少花錢,就是最高目的。這種要求會給生活帶來無形的壓力,節儉變成像一個由電網圍成的牢籠,告訴你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人生就是要一直遠離自己喜歡但是價格比較貴的東西。

這種苦行的生活,假如有一天碰觸到一個關鍵時刻,累積的壓力全部釋放開來。譬如他看到一個非常高價的東西,想說”過去幾十年我都一直虧待自己,難道我就不能買嗎?這次我就是要花大錢。”

這就像一個一直節食減肥的人,有一天受不了持續的飢餓感,走進吃到飽餐廳。全面潰敗。

買符合自己金錢能力的物品,買自己喜歡的物品,買了之後,享受它,使用它,就是節儉。這也是一種令人自在的節儉。

另外,這個節儉定義也可以讓我們從一些用來批評他人的說法中釋放出來。

譬如看到一個人戴著名錶,開著跑車,就直接判定他生活鋪張,是個不節儉的人。其實未必。假如這是他能力負擔得起的,他也享受這個東西,滿足於這些物件。這仍是符合節儉的定義。把節儉兩個字,從單純的”省錢”中釋放出來,改為享受與滿足,你會放下加在自身與他人身上的無謂束縛。你也會發現,你跟金錢的關係變得更輕鬆、自在。


這種滿足與享用目前擁有的東西的節儉態度,也自然會讓人避免一直去找尋下一個可以買的物件。不要在購買中追尋滿足,要從持有與享用中得到滿足。無法滿足於當下擁有的東西,一直想從持續購買中得到滿足,那就是浪費。


有時候花較多的錢買到品質較好、更耐用的東西,也比花小錢,但很快就壞的東西,要更省錢。所以你是否有成功的實行節約生活,重點不在於你省下了幾塊錢,而在於你是否有從物質世界中得到滿足。假如你能從自己所擁有的物質中得到滿足,自然就會省下不必要的花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