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指定曲,只有自選曲。活得像自己,自己到底是什麼模樣?人的一生到底有沒有使用說明書?如果有的話,那也是該自己編寫這一份,而不應該假手他人。拿出一張紙,一支筆,如果要讓我們寫下屬於自己的人生內容,我們考量的是自己的期待,還是別人的想法?我們是否容易把自己框架、局限,總認為心所嚮往的,不應該出現,或不可能實現?
沒有人可以決定別人怎麼活。這支書寫人生的筆,其實握在你自己的手上,你想要如何塗鴉,如何書寫,如何揮灑,如何描述,自主性、決定權都在你身上。每個人眼睛一張開,其實就是一道又一道的選擇。你選擇注意哪些事物,你選擇如何解讀,你選擇與哪些人相處,你哪些事情做,哪些事情不做…… 無盡的選擇正等待著你下決定。
1 人:要以「我」為主體,而不是他人。
就是我們要隨心所欲、要為所欲為,不要顧慮他人、不要總為他人、不要攀比他人、更甭想改變他人。我只做自己喜歡的人事物,停止做不喜歡的,並且一定要肯定、認可自己的各方面,對自己要有充足的信心。
2 時間:只管「當下」,此時此刻的現在最重要。
不回顧過去--逝著已矣,也不用想將來- 人無百歲齡莫懷千年憂。也要總是感覺現在此時此刻的自己是幸福的,這樣快樂幸福就會一直跟隨著我們。
3 執著:要放下身份、想法、作為這些根深柢固的慣性執著。
沒有什麼是應該的,也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何況再怎麼也都不會怎樣,所以我們只要任其自流即可。簡言之,就是要時時刻刻抱持著「算了」、「無所謂」的心理與態度。
中國古云,「五十而知天命。」又云,「五十戒之在得。」當你年過半百,瞭解「勇敢作喜歡,和讓你幸福的事」,可以讓你不為厭惡工作所困,不為金錢所困,明瞭「丟、捨、棄」,終將換來真正幸福而自由的人生,這是一種人生智慧,也是一種修行。
過去,人們總是認為,只要我「更努力」,就會「更成功」;更成功之後,就會「更快樂」!例如:孩子會認為,只要我更用功,課業就會進步,就能得到好成績,等到我拿到第一名、考上第一志願,我就會獲得真正的快樂!大人則認為,只要我在工作上更努力,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就能拚出更高的業績,等我加薪、升職後,我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為了獲得「最終的幸福快樂」,人們必須一直忍耐、一直吃苦、一直延後享受、一直延遲滿足……「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成為人人稱頌的美德,英語也有類似的諺語,「No pain, No gain!」
然而,真實世界卻是:快樂是一種技能!習慣吃苦、習慣延遲滿足的人,終將失去快樂的能力!結果就是,吃得苦中苦,變成「憂鬱症」!憂鬱、焦慮、恐慌、強迫症、失眠、頭痛、腰酸背痛…… 這些過去少見的身心疾患,成為多數認真打拚之現代人的「 標籤」。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或許,上天為人人都準備了一條最幸福的道路,就看你是不是如同作者所說的,能割捨「不得不」、「不可以」,相信你「可以」!能放棄「得到XX我就會幸福」的妄念執著,相信「現在這樣也很幸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