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關於理解他人》

在與人交往時,總有一些人會讓你感覺如沐春風,交往起來非常輕鬆。但也總有一些人,常常會給你壓力。他們經常會問一些讓你無法回答的問題,比如: 「你每個月賺多少錢」,或者提一些你沒有辦法答應的要求,比如:「你幫我做一下這件事!不幫,你就不夠朋友」。

他們的問題主要出在哪裏呢?大部分人其實並沒有惡意,只是因為他們沒有邊界感。

什麼叫作邊界感?你和一個朋友面對面聊天,你會發現,你們之間總會保持一個心理安全距離。一旦你走近一點,稍微越過邊界,對方就會本能地往後退。這就是邊界感使然。


邊界感的本質,是對所有權的認知。你要知道,什麼是你的,什麼是他的。你在你的範圍內做事,他也在他的範圍內做事,如果要跨越邊界,就需要先徵求對方的同意。

擁有邊界感的核心要求,首先是你要識別什麼是邊界,其次是你懂不懂「要在邊界內做事,越界需要先徵得對方同意」這個基本禮儀。大家一般都分得清楚物品的所有權,但是,時間、隱私、權利……這些無形東西的所有權,很多人卻分不清楚。

所以,我們要時刻訓練自己的邊界感,注意不要侵犯別人的邊界。這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基本修養。否則,沒有邊界感的人,即便長大了,也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 “巨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