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財富帶來幸福,也會打擾幸福》

在滿足我們日常生活所需之外,財富對人生幸福的影響相當之小,甚至可以說財富會打擾到幸福 — 為了守護財產,不可避免地會耗費我們許多精力,讓我們不得安寧。


一個人內在擁有的東西是決定他幸福與否的關鍵。


生命中的幸與不幸,與其說是取決於我們遇到了什麼,毋寧說是取決於我們與它們相遇的方式,意即,取決於我們易感的類型和程度。為什麼因個人的特性所激起的嫉妒是所有感情中最難緩和的,而且嫉妒還是隱藏得最深的感情特質。


我們內在的美好素質,如高貴的品性、傑出的智力、良好的氣質、樂觀開朗的精神以及健康的體魄,一句話,身心健康,就是幸福的首要關鍵。


感受性異常會導致精神情緒無法平衡,氣質憂鬱的人就算時不時奔放縱情,仍然會週期性頹廢消沉。天才都是些神經質或者說過分敏感的人 — 正如亞裡士多德已然非常正確地指出,「在哲學、政治、詩歌或藝術方面出類拔萃的人,似乎都是些多愁善感的人。」


幸福究竟有多依賴於我們的精神,又有多依賴于我們的健康狀況呢?來對比一下當我們身體健康心情愉快時和當我們心情壓抑健康堪憂時,同樣的外部環境或事件對我們造成的不同影響,就清楚了。


最愚蠢的事就是犧牲自己的健康去追求任何其他一時的快活。不管是為了利益、升遷、學問還是名氣,甚至為了轉瞬即逝的感官樂趣糟蹋自己的健康,都是愚不可及的行為。所有其他的一切都應當為健康讓路才是。


倘若一件事變好或變壞的概率是完全一樣的,抑鬱型的人通常會因為問題的結果也許是不利的而感到不安或難過,卻不會想到結果也有可能是皆大歡喜的而放鬆精神。悲觀的人所面臨的不幸和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更富有想像力的,他們誇大了不幸和痛苦,因此比那些無憂無慮的人活得更不真實、更焦慮。


睿智的人會從痛苦不安中爭取自由和閒暇,追求安寧、簡樸、儘可能不被打擾的生活。所以,一旦對人或是人性有了認識與瞭解,他就會迴歸質樸;倘若他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甚至會選擇離羣索居。因爲一個人自身擁有越多,想從他人身上獲取的東西就越少,他人對他而言幾乎沒有意義,這也就是爲什麼一個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