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想要快樂就得自給自足》

自身擁有豐足的精神財富,對外在物質需求甚少或是根本無所求的,才是最幸福的人。總之,人們不應該期望從別人或外部世界獲得太多。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而言並沒有那麼重要 — 說到底,人只能靠自己。


這個世界並非慷慨無私,我們能從中得到的東西並不多。生活充滿了痛苦和不幸,就算你僥倖逃脫,無聊也會無孔不入,即刻找上你。邪惡總能贏,愚昧最喧囂。命運是殘酷的,人類是可憐的。生活於這樣一個世界,自身內在豐富的人,仿佛是耶誕節時一間溫暖明亮的屋子,充滿幸福感,而內心貧瘠的人只能是寒冬臘月的冰天雪地,無法擺脫苦悶。世間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擁有豐富的個性,尤其是擁有良好的智力稟賦 — 儘管這可能並不會帶來最光明的前途,但一定是最幸福的命運。


為了得到獨立和閒暇,他會心甘情願節制欲望,珍藏自己的資源,不願像其他人一樣,讓自己的快樂受限於外部世界。千萬不要犧牲自我的內在去換取外在,不要用一個人整個或絕大部分的安寧、閒暇和獨立,去換取榮耀、地位、頭銜和名氣。


「幸福意味著充滿活力地做你擅長的事並獲得預期的結果」。


他特別說明「擅長」是指精通每一件需要運用我們的長處和能力去做的事情。大自然賦予人們這些力量的原始功用,就是為了幫助人們能夠對抗他面對的困難。一旦這種對抗結束了,他的力量將沒有用武之地,反而會成為負擔。所以人們最好是不帶任何目的性地使用這些力量,否則一旦避免了人類其他的痛苦,就會立即陷入另一種不幸,也就是「無聊」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