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讓人不幸的創傷性信念》

我們心中的嚴格標準,以及會不自覺服從的潛規則,在心理學上稱為「信念」(Belief)。


據說我們每個人心中,至少都有數千個「信念」。有些信念很棒,但有些信念會自我限制、剝奪自由。許多信念是「心理創傷」造成的。因為經歷過痛苦,人們為了避免二度傷害,便給自己套上了名為「信念」的鎧甲。


就像曾遭到背叛的人,會向天發誓:「我再也不相信任何人。」

遭到否定而受傷的人,會自我設限:「反正這就是一個學歷至上的社會,我學歷這麼低,不可能被接受的。」

曾被嫌「你年紀太大了,所以……」而受傷的人,會自己認定:「果然,年紀大就是沒用!」


這些「信念」不只來自你自己的經驗,也會來自於你所看到過的行為,有時甚至會將別人的話(信念)直接灌入自己的腦海中。


「我爸媽賺錢好辛苦,所以有錢才有幸福可言。」有些人就是抱著這樣的認定長大成人,最終變成了一個和父母一樣為錢所苦的人(非個人親身經驗,而是將父母的經驗轉換成自己的信念)。


這類信念大大小小且各式各樣,過程有多傷人,它就有多強烈,因此日漸限制了我們的思考與行動。當這些信念越多、越強,我們就越無法自由。


一旦為這些信念所縛,就會出現「必須這樣才行」、「不能那樣」、「那樣就完蛋了」等嚴厲的自我指責。這些信念會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以高標準規範著我們,造成心靈困頓。然而,可怕的是,很多人並未察覺到自己的潛意識中,存在著許多這樣的信念。


這樣信念越多,我們就離「幸福」越遙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