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一個人自身擁有越多,想從他人身上獲取的東西就越少,他人對他而言幾乎沒有意義,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倘若智力的品質可以用數量來彌補,那麼倒也值得活在芸芸眾生之中;但不幸的是,一百個傻子也湊不成一個聰明人。


一個人對與他人交往的熱衷程度,和他的智力水準成反比,越是智力平庸且比較粗俗的人越是喜歡社交 —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選擇的其實並不多。


大多數人在閒暇時做了什麼呢?要麼發傻瞎胡鬧,要麼倍感無聊和空虛。通過觀察人們打發時光的方式,我們就知道閒暇對於那樣的人而言簡直毫無價值!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言:「無知的人虛度光陰,多麼可憐」


平庸的人更容易感到無聊的原因是,他們的智力不過是受意願所驅動;而一旦沒有了外界的刺激,意願休息了,他們的智力也就放假了 — 因為智力和意願一樣,都需要借助一些外在事物來促使其發揮作用,而不會主動活動起來。


閒暇是生命存在的花兒,更確切地說,是存在的果實。只有閒暇可以讓一個人完全擁有屬於自己的時光。一個自身內在豐富多彩的人,在閒暇中才是最幸福的。看看大多數人如何消磨時光吧,這些沒出息的「好人」,庸庸碌碌,甚至對自己而言都是個沉重的負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