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明心見性》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禮記‧大學》

 

高度競爭的現代社會,各種紛擾及資訊洪流,使人感到心生困惑、焦慮不安。此時若能建立正確的處事態度,保持清明的理智與沈穩的情緒,遇到任何事皆能波瀾不興、處變不驚,如此便能在紛亂的世事中,保有一方寧靜的心靈空間,獲得平安。

 

因此,二千多年前的儒家經典《禮記》便提出了「定、靜、安、慮、得」的五個進程,作為學習知識與修養道德的方法與步驟:確「定」心志、沈「靜」心念、「安」寧身心、謀「慮」心思、修「得」道心。如果我們能逐一做到,達到修己至善的境界,自然做人處事,皆會有所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