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知止而後有定》

由 “止”到 “定”,是兩個層次。


“止” 是“定” 的前奏,“定” 是“止” 的成效。“止” ,是在明理之後,心中禮德光明,不越禮逾規,不做違背天理良心之事。吾日三省吾身,時時止欲生悔,事事嚴於律己,循規蹈矩,做到四項行為準則:“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行” ,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規範在道德允許的範圍之內,止住自己的私心貪欲,遏制思識中的惡心妄念,以德道的力量戰勝它,使之歸伏於善德,使自己的心身達到至善境界。


,是修為的心誌定向,人生世界觀的價值取向,人生之旅的目標定向確立與終極歸宿。人若能明白道德之理,知道人生的真諦,決定人生的取向,將人心的私心妄念的錯誤世界觀,改造成為正確的人生觀、道生觀,重塑人生之旅,再造心身性命,把握自己所當止的去處,向著人生光明的道德境界去登攀,誌向便會有了奮鬥的終極目標,就能勇往直前,不會誤入岔道,不會在人生旅途中遲疑徘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