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叉燒、筍乾、鳴門卷魚板的故事》


廣州料理的叉燒,是將豬肉烘烤過,來提高肉類的保存性。記得有這段故事,某間豬舍的豬隻慘遭祝融,被火燒過的豬肉依舊散發出香氣,肉質美味。

用於拉麵的叉燒、烤豬肉、水煮豬肉,做法經常讓人搞不清楚。叉燒是將豬肉以兩根鐵條串起,直接用火烘烤而成。烤豬肉會事先在豬肉上塗抹鹽巴與油,再整塊豬肉下去烘烤。水煮豬肉則是將豬肉放入熱水中慢慢煮,再泡進醬汁醃漬,據說水煮豬肉是最接近日本料理的調理方式,而且水煮豬肉的湯汁可以用來製作拉麵的湯頭。清爽的水煮豬肉,很適合用來搭配偏油膩的拉麵。


如同前述,一九三七年(昭和十二年)出版的《軍隊調理法》記載了「水煮火腿」的製作方法,成為水煮豬肉的起源,也許是戰後的後備軍人採用了水煮豬肉的方法製作拉麵。現代的叉燒大多採用水煮豬肉的方式製作,做法容易又能與拉麵口味保持一致,調理方式也接近日本傳統的做法。


日文漢字的「麵麻」(麵媽,メンマ),中文叫做筍乾,戰前支那麵的筍乾被稱為支那竹。有關於麵麻的語源,源自於放在麵條上面的麻竹筍,才被稱為麵麻。另一種說法是,北京的麵館將放在麵條上的各種混合配料與調味料,稱為麵碼兒,其諧音演變成麵麻。


盛產於中國福建省、廣東省,以及台灣的麻竹,在製成筍乾時會先切細並蒸熟,用鹽巴醃漬,經過發酵後自然乾燥,要用時泡溫水即可。筍乾在台灣被當成儲備食物,經常與豬肉一同熬煮,含有豐富的纖維質,據說具有預防便秘的效果。


為何筍乾會成為支那麵的配料,至今依舊不得而知,據說在明治三十幾年,橫濱南京街所販售的支那麵已可見筍乾,由於筍乾是不具肉腥味的中華風材料,可能較符合日本人的口味便拿來搭配。根據《日本拉麵物語》(講談社)的記載,筍乾是從何時開始用在拉麵上,有各種的說法。據說一九一九年(大正八年)時,淺草的來來軒開始使用筍乾。另一種說法是在一九三七年(昭和十二年)時,神戶的貿易商從台灣大量進口支那竹,筍乾因此普及。


有很多人認為,鳴門卷魚板的味道與筍乾不同,不適合用來搭配拉麵。鳴門卷魚板是起源於哪裡呢?至今依舊沒有定論。


有此一說,鳴門卷魚板的源頭在靜岡的燒津魚板史年表上有記載:「一九三三年(昭和八年),鳴門卷魚板製造專門業者成立」。直到今日,日本全國約有70%的鳴門卷魚板,都是來自燒津所生產。據說鳴門卷魚板的原型源自江戶時代後期,經過明治時代中後期的發展,演變成為現今的外觀。


《調理用語辭典》(調理榮養教育公社)寫道:「鳴門是鳴門卷的簡稱,屬於魚板的一種,是用竹簾捲起紅白兩種魚肉泥並加以塑型,蒸熟製作而成。將鳴門卷魚板切片後,由於剖面圖案很像漩渦,因此得名。」鳴門卷魚板的外觀,也許是仿效鳴門海峽的漩渦吧!長崎還有用稻草捲起魚肉泥製作而成的飛魚魚板。通常,鳴門卷魚板會運用在日本料理的椀物(用碗盛裝的料理)與五目蕎麥的上置,放在拉麵上應該是為了增添配色。接下來要介紹拉麵的麵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