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學靜坐的人(佛教徒、道教徒或沒有宗教的),他們不知道靜坐是會讓人抽離的。抽離在心理學界叫做 Dissociation。
你會覺得靜坐的時候很平靜,其實是你本身從你的雜念、煩惱、情緒中抽離出來,你的念頭好像跟你無關了,所以會覺得平靜,這種平靜也會很舒服。
如果你靜坐得很好,或你很容易上手的話,你本來也是一個很容易可以抽離的人。還有甚麼時候我們會抽離呢?受重傷的時候,我們也會抽離。
但是假如你不是做隱士,要面對人事時,你很多的情緒都會被觸動。觸動了也不是大問題,麻煩在於你本身有心結、陰影、創傷等,這時候你學靜坐學得越好,你對自己的心結、陰影、創傷會抽離得更遠,更加沒面對自己的問題。
想像一下,你看到客廳有一點垃圾,你只要把它掃到沙發低下,你的客廳看起來就乾淨了。然後在想像一下,你常年這樣做,當沙發底的垃圾很多的時候,你就掃到咖啡桌下;那個滿了後,你掃到地毯下,以此類推。直到有一天…… 你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再把垃圾掃下去,突然間你才意識到整個客廳有多骯髒惡臭!
當然,就算你沒有靜坐,你也一樣有做類似靜坐的抽離 —— 看電視劇, 玩電話,上網。靜坐得好,一些人會覺得時間怎麼過得那麼快,好像整世界都不見了。
玩電話的人何嘗不是如此?刷了幾下而已,他媽的怎麼已經過了半小時或一小時?
靜坐是逃離痛苦環境的方法,玩電話也是 —— 不管你的人生多麼的無奈、無助、無力,連續點擊多個Updates/ stories,你就會暫時忘記世界有多無奈、無助和無力!
所以社會就有一大群的人,痛苦的時候抽離,快樂的時候也抽離。 人抽離慣了,會跟情緒越來越不熟悉。時間一長,這些就是麻木。
真正要駕馭自己的情緒,不能只是依賴了治標不治本的抽離,必須要學會與該可怕的情緒共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