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情緒性進食Emotional eating》

 

飢餓是孤獨發出的信號,當一個人如果在內心感到孤獨的情況下單獨用餐,食量容易增加而變胖。


根據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調查,高達4成的人藉由吃來紓壓;其中有一半的人,每個星期吃的都是垃圾食物。「和靠酒精和毒品轉移壓力的道理一樣,只不過食物看起來無害,容易讓人輕忽。」營養心理學家巴頓(Amanda Baten)說。


短暫的壓力會抑制食欲,但長期性壓力則會刺激腦部分泌可體松,抑制胰島素作用。糖分進不了細胞,此時細胞會自覺養分不足而發出飢餓訊號,刺激大腦提高攝取碳水化合物的慾望,同時蛋白質與醣類也會轉化脂肪,增加體內脂肪量。


換言之,因為壓力造成的飢餓感不是真餓,而是情緒問題沒有獲得解決,但我們經常會被混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