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年過四十,是為不惑》

一個人晚年的不幸,其實從40歲就已經開始。


那些晚年不幸的人,就是在為年輕時的自己買單。他們早晚有一天會明白,晚年時的痛苦,從40歲就開始。


- 四十歲的身體,決定你是否有晚年

- 四十歲的消費觀念,決定了晚年的經濟能力

- 四十歲能否約束自我,決定了晚年能否安然


不要相信有情飲水飽,現實多半是貧賤夫妻百事哀,經濟基礎不光決定上層建築,還關乎著家庭的和諧程度。年輕的時候,總覺得婚姻神聖不可侵,談錢傷感情,食譚仔也幸福。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擺在每個人面前的誘惑很多。消費的慾望就好比人性的鴉片,抽上一口,就很難抽身。其實,買來的東西,多數是自己不需要。


有一條「三七法則」是這麼說的:一部電腦,70%的功能是沒用的;一間大房子,70%的空間是閒置的;家裡的東西,70%是經常不會用的。

買了卻閒置一邊,只能算是浪費。利用起來,才算物有所值。


不懂得節制慾望,就會被慾望反噬,擾了本心,亂了方寸。慾望的閘門一旦打開,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掏空你的錢包,膨脹你的虛榮心,消磨你的控制力… 


曾國藩說:由儉入奢,易如下水;由奢入儉,難如登天。


放縱消費,只是獲得了短期的愉悅而犧牲了遠期的目標;控制消費,才能提升長期的幸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