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東南亞奇特的多核心朝貢體系3》

東南亞各個強權之間的碰撞,往往也是曼陀羅體系中,不同核心國家之間互相爭奪勢力範圍的征戰過程。比如東南亞古典時期(大約 5 15  世紀)有幾個比較著名的政權:這些王國對應到今天相對清晰的民族大致是大城王國之於泰人,吳哥王國之於高棉人。回到當時,民族與王國之間的關係是相當複雜的,王國的統治層可能也是多個族群的組合體。





歷史上泰、緬兩國的爭霸,便可視作兩個不同的曼陀羅體系的碰撞。13 世紀中期開始,中南半島腹地相繼湧現了若干個大大小小的泰人國家,其中素可泰王國和阿瑜陀耶王國先後崛起,成為一股主導中南半島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15世紀初,中南半島大致狀況


另一方面,居於西部在今天緬甸土地上的諸多王國,也構建了一個曼陀羅體系。儘管兩邊都曾向中國進行朝貢,但在中南半島,就是一對勢均力敵的對手。此外,古代中南半島,盛行著「白象」崇拜,而且「白象」也被視作是王權的象徵。泰緬之間的戰爭,往往便是一方強行向另一方索討「白象」而引起的。


早期的緬甸國力強盛,泰國屢次處於下風,並多次被緬軍侵入國都。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被緬甸攻滅後,附屬於泰國的周邊小國也隨即轉向緬甸朝貢。然而,緬甸在泰國的統治並不長久,僅兩年後,泰國華人將領鄭信便揭竿而起,建立了吞武里王朝,率領泰國軍民反抗起緬甸的統治。鄭信死後,則由綿延至今的曼谷王朝(卻克里王朝)繼承了其未竟的事業。


緬甸的王朝確實短暫地征服了泰國王朝,不過統治維持不久,最終緬甸王朝亡於英國殖民者;泰國則憑藉外交平衡免於淪為殖民地。


17世紀中葉,中南半島大致狀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