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人來說,他們對心理學的理解各不相同。一些年輕人對心理學的興趣可能源於對「讀心術」的誤解,而另一些人則希望透過學習心理學來解決「情緒勒索」或改善「長期的心情問題」。大多數人對心理學感興趣,通常是因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希望在心理學中找到答案。
其實心理學是屬於「行為科學」的一部分,它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的行為,包括言行舉止以及這些背後的真正原因。這是一個深奧的領域,因為我們的動機背後可能還有更深層的動機,有時連我們自己也難以完全理解。他強調道:「心理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不只幫助我們理解他人,同時也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對自我認知的理解其實還很有限。這個領域與所有科學一樣,最終幾乎都會轉向哲學的探索。比如天文學和物理學,尤其是量子物理學,當你深入研究時,會發現它與某些哲學思想不謀而合。
心理學在我們的生活中,尤其是在深究我們情緒的來源、理解我們的行為(即使有時它們看似不合理)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洞見。透過探索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學根據,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