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不買東西的購物狂》



「購物」一直以來都帶有虛榮和成癮的負面形象,也同時有華麗且獨立自主的正面形象,給人的印象非常極端。但我認為,購物其實代表人生,由我們每天的選擇堆疊成人生的形狀。還有,最重要的是,購物是最容易獲得幸福的方法之一。雖然人們對購物帶來的快感戒慎恐懼,但正確購物帶來的幸福感,跟盲目網購帶來的成癮問題卻截然不同。


低價買到高品質的好東西,都能刺激神經元分泌出多巴胺,那種美好幸福只有懂得正確購物的人才能體會。購物可以是治癒靈魂的仙丹妙藥,但任何一種藥過度服用也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其實比起購物行為,購物成癮問題更有可能摧毀人生。也就是說,喜歡購物並不表示一定會買很多東西。而大量購買非必要物品的行為,會使人購物成癮,進一步讓身心產生依賴。


開始自己賺錢之後,透過獨特的自我檢驗與觀察,檢視自己的購物經歷,使我的購物逐漸成為一個還不錯的習慣。我可以不受欲望與現實之間的差異阻礙,愉快地拿財物交換人生所需的工具,這讓我很開心。最重要的是,這讓我有一種不被購買行為或物品支配的感覺。


我在極簡主義與購物狂之間尋找解答。


假設人們可以透過「購物」這種自我發散的行為,達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的目的。也就是說,我認為購物能讓我們看見自身、改變自身,更進一步幫助我們選擇職業、建立更良好的人際關係、成就品質更好的人生。


其實只要有錢,人人都能購物。購物是一種人類切割自我人生換取金錢,再拿金錢去交換某些物品的行為,既然購物買來的物品能與自己的人生交換,那麼,我們怎麼能輕忽自己對該項物品的態度呢?


觀察一個人怎麼購物、以及他的購物內容,便能看見那個人的一生。簡單來說,購物代表了一個人,因此,改變購物行為就能改變一個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