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幾千元就滿足數十年前要幾十萬元的需求》

在六十年前的香港,沒有義務教育,沒有多少社會福利,有趣的玩意全都要錢。看電影要錢,打保齡要錢,想要冰箱要錢,想看電視更是要錢,買書的價錢對於窮人也是負擔,夏天時電風扇要錢,沒有錢的話生活是很苦悶而且不適。


如果你甚麼都不做,你的物質環境是令你痛苦的,在香港只要有機會做個甚麼工作,你就能吃得起叉燒飯,可以吹個風扇,看個電視,擁有一個可以放冷飲的冰箱喝個可樂。無聊時可以看個電影,享受冷氣開放,窮人工作帶來的物質享受有很明顯的差距。反正留在家裡也沒甚麼事可做。


現在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在經濟發展加上有了社會安全網後,哪怕是窮人都開得起冷氣,食物的價錢相對收入低了很多,像麥當勞這種東西在六十年代是高級的西方食品,現在已經變成了窮人飯堂,隨便都能吃到炸薯條。低收入的人吃叉燒飯巧克力甚麼的都沒甚麼負擔,而最重要的是娛樂,現在在家的娛樂變得非常便宜,上網有看不完的書,電影,影片,幾乎免費。


數十年前要求的小康生活,每天吃些粗飽濃味的東西,可以涼個冷氣,看電影書本娛樂,這種事情今天躺平已經能達到。所以一堆560年代,現在是中老年人,當初為了這些出去打工,而要求又沒有提升的人,其實心態也和年青人一樣,生活根本就沒有甚麼動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