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並不是所有年輕人都這樣,總有些工作狂,很有志氣或者偉大奉獻社會的人,不過這些人在目前的世代既不是主流也不被欣賞。要瘋狂工作的人並不令人羡慕,網絡上多的是一堆看起來不像需要工作卻可以享受人生的網紅KOL,這些人才是年輕人仰慕的對象,而不是當甚麼經理,當甚麼工程師之類。
這種風氣既降低勞動力也降低消費力,對經濟當然不好,可是氣急敗壞也沒有用,因為人類自文明伊始以來,大部份低下階層追求的就是這個:有飯吃,沒工作,天天有故事看,冬暖夏涼,然後他們也不需要更多的東西。自古以來安貧樂道是美德不是嗎?其實躺平者就是安貧樂道,只是社會已發展到真的可以不工作也可以活下去。
當初工業革命,或者共產主義者,都是說,機器增加了人類的生產力之後,其實大部份人類都可以不需要工作或做很少工作。這個說法很多人真的說過,躺平不就是這個說法的實現版,就是生產力高到只要你肯每天吃泡麵你就不用工作或只需要做很少工作。
本來在這種語境中,機械的生產力不斷提升,人類卻要上更多的班這件事就是不合理。現在社會真是自動的向著當初那個自動化社會人類不用工作的方向進發,然後大家又開始不安,如果我們的後代都變懶人廢人怎樣辦?
或者我們已活在某種烏托邦,我們自己不覺得而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