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學習的定義就是改變》

對美好的事物習慣化會驅使你向前進步。


如果你沒有這樣的習慣化,就會對現況感到滿意。例如,你可能在獲得一份初級職位的工作多年後,依舊心滿意足。安於較少的欲望似乎是可取的,但這也代表你學習、發展和改變的動力會減少。


如果不是因為情緒上的習慣化,我們這個物種可能就不會擁有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科技創新和偉大的藝術作品,因為人們可能沒有創造它們的動力。 

這兩者必須達到微妙的平衡。習慣化會導致我們不滿意、無聊、焦躁和貪婪。但如果沒有習慣化(容我們在此也加上一點無聊、焦躁和貪婪),我們可能仍然是穴居人。 


我們現在能夠不再坐在寒冷黑暗的洞穴裡,一個原因在於進步讓我們快樂。快樂常來自於感知自己在前進、改變、學習和發展。


不妨想想兩位神經學家巴斯欽.布蘭(Bastien Blain)和羅布.羅特勒吉(Robb Rutledge)在倫敦進行的研究。他們讓志願參與實驗的人玩新遊戲,並且每隔幾分鐘報告一次他們的感受。


他們發現,志願者最快樂的時候並不是他們在遊戲中獲得最多金錢的時候(儘管這確實也讓他們很高興),而是當他們對遊戲內容學到新事物時。學習帶來的快樂比金錢更多。你會習慣一些事物──豪華汽車、大螢幕電視──但你不會習慣學習的樂趣,因為學習的定義就是改變。


人無法對改變習慣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