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世界變富裕,就出現了更多新消費玩意,你可以吃有機食品,可以去買電動車,可以想要去環遊世界,可以吃精緻的 omakase。很多中產追求的就是這些,但對於無產階級來說,這些東西離他們太遠,對於無產階級而言,他們辛勤工作也無法負擔這些中產消費,而這些東西也不見得帶來很多額外的快樂。可是工作卻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帶來額外的痛苦。
就像網絡上一個笑話,有個富翁叫部落的人去賺錢,賺了錢你就能得到更好的東西與自由,然後那人說我現在已有這些東西與自由,那我又何必去工作呢?辛勤工作也越不過階級的屏障,為何不安心的去接受那包其實真的很好吃又便宜的炸薯條,自由自在的生活,看電影,代價就只是吃不到一些其實也不是真的非吃不可的東西。
有人說工作是人生意義,但很少人的人生意義是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躺平的人你也可以說他們是在做電競選手,做畫家,做創作、音樂或者電影鑑賞家,他們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只是賺不到錢而已。
事實上,不僅躺平與啃老,很多人講的「財務自由」,其實追求的都是同一件事。財務自由之後要怎樣呢?財務自由就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那跟躺平的人其實就追求同一樣的東西,只是追求財務自由的人,對於消費與物質的要求比較高而已。但他們的目標是沒有分別的,就是「不再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所以財務自由最終的目的也是躺平,使自己不再是勞動力,而成為一個純消費者。換句話說,年輕人大部份追求的都是躺平或被稱為財務自由的高級躺平。所有人追求的事情都是不用再被人指揮,做自己不喜歡的沉悶工作,這就是大家追求的自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