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疾病與投資,都需要正確的觀念與工具。不是自己認為怎樣,這個世界就是怎樣。不要以為想法可以打敗自然定律。很多人無法接受較有科學根據的做法,問題就出在,他的出發點。他必需有高報酬,來彌補人生拼圖中虧欠的一塊。沒這塊不行。也因此,所有否定他取得高報酬想法與推論,都是不可接受的。
另一種投資的目的,不是要在財富上高人一等,是要高人一等。
這種人常覺得,當有高超報酬可以拿出誇耀時,自己的人生就比其它人成功。
自己的專業是否有幫助到其他人,自己是否有個滿足的職業生涯,自己是否有愉快的家庭生活,自己是否有從閱讀、運動、旅行等各種嗜好活動中建立有品質的人生,都不重要,高投資報酬就是一切。
這種人常見於網路。特點就在於,單次與獨特的可誇耀成果。譬如將資產重壓單一飆股賺了大錢,或是在某次市場下跌前剛好全部撤出市場。他們往往還會秀出對帳單證明自己的豐功偉業。
錦衣夜行,讓人難過。
有「神乎其技」的操作,卻無法讓別人知道,也一樣讓人難過。
網路成為這些人的平台和舞台。用來告訴大家,自己有多行。
這些討論區也往往形成一種,「只要拿出實績、拿出好成果,就是高手」的氛圍。
許多人看到這樣的畫面,心想:「大丈夫當如是」,於是開始以高超報酬,以勝過市場為目標進行投資。
一旦是這個出發點,一定不會走指數化投資、資產配置的路。他們會選有可能短大賺特賺的做法,也就是高風險投資。譬如只買少數股票,高倍數槓桿等。而由於整個討論區都是這樣的想法與氛圍,他們不會覺得自己投資方法過度大膽。因為大家都是這樣。他們反而會說,指數化投資跟資產配置過度保守。
然後,當自己遇到重大虧損或是長年落後市場,怎樣研究跟操作都無濟於事時,才發現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無法接受利用指數化投資工具取得市場整體報酬,無法接受股債搭配這種穩健投資做法的人,往往不是因為指數化投資或是資產配置的論述或實證有什麼重大缺點,恐怕是因為這些人心中已有定見與偏見。
他們必需靠投資矯正收入的不滿足,修正不夠傑出的人生,所以必需有高報酬。在這些人心中,只要違反「高報酬」假設,全都是錯的。但他們不知道自己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有問題,反而開始批評指數化投資代表的市場報酬就是不夠看的成果。或是說資產配置是笨人才會用的方法。
也不知道,市場報酬就是該市場全部投資人整體投入的資金,在扣除成本之前的成果。也不知道資產配置就是專業資產管理業界的做法,譬如像美國大學的校務基金或是政府基金,都是採用資產配置的架構。
假如集中投資單一股票,積極進出市場,就可以取得很好的報酬,這些手上有著龐大資源,可以負擔最好投資服務的法人,為何不用呢 輪流不要拿投資做為不滿收入,不滿人生的出氣孔,你會發現,很難一吐怨氣,恐怕還會積怨更深。
因為,市場沒有欠你什麼。也因為,信念是無法改變原理與事實的。務實投資,才真的可能在投資時取得可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