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不要用投資舒解負面情緒1》

投資不就是要賺錢嗎?這很正大光明。問題在於,賺錢是為了什麼?這目的就很多了。


人生累積財富有兩大來源,第一是自身工作所得,第二是投資所得。(假如沒有得到大額遺產的話)


為什麼期待高額投資所得?


有時理由在於,對自己工作所得嚴重不滿。常見狀況是所得相對較低的族群。他們很自然的會想:「這樣的收入,那一天才能真的有錢呢?」於是很自然的,想在投資時追求高報酬。但不少高所得者也相當不滿自己的工作所得。


譬如他從事一個過去有高收入的工作。但可能因為環境變遷或產業沒落,反而變成只是還好的收入。他看著過去的同學在當前的熱門產業,一個個賺得比自己多,甚至數倍於自己的年收入。他非常不滿,但又無法改變自己的專業與當前的環境,於是想在投資時「出一口氣」、「賺更多」。


需要留意的是,投資不是事業 or 工作收入不夠多的解藥。


不是你工作收入不夠好,不管是真的不多還是自覺不夠多,去做投資就一定可以翻轉收入層級,成功抵達上一層。


有時是成功翻身,跌入下一層。這些必需靠投資「翻身」的人有一種共同心態,就是,無法接受真實世界的投資其實報酬不高的現象。更無法接受大多人去主動選股拿到的是落後市場報酬的事實。


他們「一定要」高報酬。所有相反的言論,都是必需判死刑的。而他們如何取得高報酬呢?用堅定的信念。


堅定的相信,股市年化報酬一定是15%。堅定的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積極的研究,就一定可以取得每年勝過市場5%的年化報酬。


很抱歉,市場不是你想要高報酬它就會給你高報酬。


全球經濟的長期實質成長率是多少?


你為什麼會期待資本市場給你遠遠超過在現實世界努力經營事業的人所取得的報酬?


長達幾十年的資料一再顯示,專業基金經理人都難以勝過市場了。


一個平常要上班有其它事要忙的業餘投資人,認為自己可以勝過市場,是太過樂觀,還是合理期待?癌症不是用堅定的信心就可以治療的。金融市場不是有堅定的信心就會有高報酬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