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贏了爭吵,卻輸掉關係》

人有個慣性:總是習慣假設對方是錯的,然後努力證明自己是對的;總是喜歡假設自己是受害者,對方對自己懷有惡意,然後拚命證明自己是無辜的。沒有一個人願意被指責得一無是處、毫無尊嚴,當你一味把過錯推給對方時,必然會引發對方的反抗。

要好好說話,先停下指責,即便這樣的指責沒有明說。所以我們才要練習,先以肯定與感恩開啟對話,能照顧對方的心情也很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可見,爭論是最要不得的溝通方式。如果對方真的做錯事,我們想讓他改變錯誤,該怎麼辦呢?

第一步:積極回應——肯定對方做得好的地方

正所謂先禮後兵,肯定別人,可以為溝通建立良好開端。就像威廉.詹姆斯說的:「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人們都希望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是最重要的。肯定他的行為價值,讓他覺得你重視他,他才會欣然接受後面的批評和建議。

第二步:給出建議——告訴對方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吵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溝通和解決問題,在安撫了情緒之後,開始探討折衷辦法。其實,大家對自己的「毛病」,心裡都有數,在良好的氛圍之下,用溫和的語言提醒與引導,對方是很樂意接受建議的。

第三步:預測未來

當下達成共識,以後未必就不再就此爭吵。所以,針對未來的溝通很必要。很多人講話,都喜歡在事情達成一致後,來一句這樣的結尾:「我覺得以後你可以做得更好」,「你今後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就是這個道理。

回應—建議—預測未來,這個語言技巧適合處理任何情境下的爭執。一旦你掌握了這個技巧,並形成習慣,你就很難再和人一言不合就爭吵了,並且你會發現,對方正在朝著你想要的方向改變。

有人會提出質疑,我面前的這個人從頭到腳沒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地方,我怎麼肯定他啊?只要我們肯發現的話,一定能找到。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正面動機。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值得肯定,但至少你可以肯定他的正面動機。當我們能肯定一個人的動機和能力之後,對方才能夠敞開心門,接受我們的建議。

指責之後再強迫別人承認自己是錯的,等於「罪加一等」,只會增加對方的厭惡之心。記住,如果你想改變一個人,首先要找出他值得肯定的地方,把他放在對的位置,然後告訴他他還可以變得更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