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內環是道,外環是術》

公司研究的核心是空間、結構、深度、角度;

交易策略的核心是概率、賠率和預期差;

投資體系的核心是對象,時機,力度;而投資最本質的核心是價值、安全邊際和複利。


這幾個環節是同心圓,越後面的越靠內環。


內環決定戰略和原則,外環確定策略和技術。


內環解決了What和Why,外環實現了落地的How;內環不牢靠是悶頭亂撞,外環不紮實是誇誇其談。市場的高波動不代表高風險,反之市場的平靜也不等於均衡。


與真實的價值為伍,站在概率和賠率的有利面,透徹理解並執行復利法則,其它的何必管它那麼多?大多數的所謂對策都沒有存在的必要,大部分刺激的新聞都與投資沒關係。其實過度的關注反映的是內心的焦慮,這是種病,而且不好治。


投資成長中有兩個臨界點,在第一個臨界點之前是艱辛的學習,用勤奮都不足以描述,簡直是廢寢忘食的惡補。完成這個階段的時間因人而異,但1萬小時定律是最起碼的。


過了這個基礎臨界點後,反思和質疑開始產生價值,實踐和總結推動着越過第二個臨界點,但悟性和天資可能讓一些人永遠翻不過去。兩次質變之後,將開始享受學習積累和資產積累的雙重複利。


理性讓世界有序,感性讓世界多彩。

理性讓我們區別於動物,感性讓人區別於機器。

理性催生了科學,感性孕育了藝術。

理性可以培養和訓練,感性多是自然的萌發。


失去理性很難美好的生活,失去感性很難擁有真正的生命。


一般工作的繁忙很容易識別,但投資工作其實就是三件事:學習、思考、做決定。除了學習研究是較容易看到的,更重要的「思考」和「做決定」完全可以一點兒外在表現都沒有,但其實它們才是最重要的可積累無形資產。職業投資人的社交很單純,不需要維繫多餘的社會關係。在主動篩選後能沉澱下來的是三種人:


第一種是有料。某一方面的學識好,能彌補自己的知識短板開拓思維,與之交流有益;

第二種是有趣。或風趣豁達或古靈精怪,與之交往總能給生活帶來一抹亮色;

第三種是有品。就是能信任靠得住,價值觀相近可坦率的説心裏話。當然如果能多條兼顧,自然是交友的首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