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 (Sensation):
1. 負責接受外界環境的刺激,將其藉由神經傳導至大腦後,在大腦特定區域產生感反應。感覺包含視覺、聽、觸、嗅覺、味覺。
2. 感覺是感官、神經和腦部統一活動的結果,是一切心理現象的基礎,主要探討物理刺激如何轉導(transduce)為生理訊號。從細胞的觀點來看,感覺是受體細胞受到物理能量的刺激後,尚未被大腦組織、統整及解釋之前發生的神經反應的結果。
知覺 (Perception):
1. 當我們接受到感覺的刺激後,知覺負責辨識及區別這個刺激,讓我們知道每個刺激的不同。
2. 知覺則是外界刺激作用於感官時,將傳入腦中的生理訊號在腦中進行巨量的腦神經資訊計算,並把純粹的感覺進一步提升為更高階的主觀意識與經驗。知覺就是感覺參雜大腦的認知,結合自身經驗,而進一步理解的訊息。在認知科學中,也可看作一組程式,包括訊息的獲取、理解、篩選與組織。
3. 知覺的主要特點是整體性(或綜合性)、選擇性和理解性。
認知 (Cognition):
1. 認知負責「定義(或解釋)」這個刺激,並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反應以及如何操作。
2. 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資訊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資訊,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資訊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
3. 認知能力是一種比較高級的能力。心理學上指個體經由意識活動,而對事物產生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認知主要有兩個向度:其一是認知歷程,其二是認知能力。近代認知心理學對認知歷程有詳細的研究可供參考,而認知能力如思考推理、知覺注意、邏輯判斷、計畫監控、問題解決、記憶提取、想像創造等心智技巧都是認知歷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感覺與知覺是人類感受外界的基礎,通過兩者的協作才能建立具象的環境感知:例如在路上看到號誌、聞到食物的氣味等經歷,都是感覺與知覺共同作用的結果。
感覺: 由「感」而「覺」,只是感覺器官對刺激原形的反映。
知覺: 由「覺」而「知」,是大腦對感覺經驗進一步做出知道的辨識,進而理解、選擇與綜合之區別。
認知: 由「知」而「認」,是大腦對知覺後認為會如何理解及應用的過程,進而形成如思考推理、知覺注意、邏輯判斷等認知能力,是一種比較高級的能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