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大資金要面臨的考驗》

如果看到周圍朋友或同事跟你炫耀說:


「最近股票賺很順,年報酬率50%以上,不過已經退步很多,前年我可是賺了80%。我都想離職,也許財務自由也沒多遠。」


假如聽到這邊,輕輕給予一個微笑即可,因為你知道他資金規模一定是偏小的,可能是5萬,可能是10萬,也可能是20萬,那10萬賺50%,就是5萬。相反的,在社會打滾越久,你會聽到高資產的人對話也越多,是的,也要人家願意跟你聊。大家會直接用「總金額」去聊,他們會直接說:「去年不是很好做,大概賺五六百萬。」或者「原本整年度都不好,還好第四季靠特斯拉Tesla板回一城,還小賺兩百多萬。」


一般來說,資金越大的人操作股市的勝算會越大,但報酬率要提升也比較困難。舉例來說:如果一個資金只有十萬的人,要做出年報酬50%,那真的不困難。原因為何?因為我們都知道,如果去操作風險比較大的投資,即便把這十萬給虧光了,那對我們的人生影響不是太大。 返工賺錢儲蓄,也許兩三個月就回來。有些高收入的人甚至一個月就存儲到。


當資金膨脹到一千萬的時候,狀況就不同,例如有些人因為家中長輩離開了,得到一些遺產,或者是提早規劃轉移遺產,也會讓年紀輕輕的孩子拿到一筆錢,這個年輕人也許才30出頭歲,也或許40歲卻沒什麼投資經驗,往往這時候就會很慌張,不知如何是好,投資「到底應該怎麼做」?


實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過於緊張,就算拿到了一千萬,你同樣可以先拿一百萬或兩百萬練習,透過閱讀、上課、正確的學習投資這件事情,這是一個很美好的年代,因為網路的資源相當豐沛。 因為如果拿出一千萬要從事高風險的事情,這時候就會卻步,是的,因為沒必要用一千萬去賭高報酬的做法,對一般人來說,一千萬如果不小心輸掉50%,那可是500萬,很痛了,甚至要花上十幾二十年才能補回,更別說兩三千萬以上的數字。


從這邊可以也理解到,大資金跟小資金有不同的煩惱,為什麼巴菲特也常抱怨著「找不到合適的標的購買」,因為BRK 的資金實在太過巨大,當一家好公司價值應該是200美元,現在是100美元,可是規模小,股票發行少,巴菲特進去買沒幾股,股價就衝到了180美元,那這筆投資有意義嗎?還真沒意思,因為這筆投資可能僅占了總投組的0.01%,那就算賺了翻倍也沒用。


這就是大資金要面臨的考驗,當我們從10萬到50萬,接著到100萬又到300萬,之後又到了500萬或1000萬以上的過程,心智上對於股市波動的承受能力會變強,自然比較能呈現穩健的績效,而非一位長輩突然丟1000萬下來,然後看著一個年輕人就愣在那邊,不知如何是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