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可能打擊你的信心,讓你認定自己永遠不會成功。而且不幸的是,目標愈遠大,小挫敗最終導致大崩壞的風險愈高。
首要關鍵是要避免完美主義,就是我們訂定的時間不能太久、太難,是我們「有信心」能做到的目標(最好能以過去成功經驗佐證)。即使計畫偏離正軌,也能維持信心。
多年來, 我一直堅持每天慢跑這個目標。我知道只要有一次偷懶沒跑,就很容易惡性循環成連續很多天不慢跑,最後乾脆不慢跑。為了避免這種中斷,我允許自己每星期可以有兩次突發狀況,只要擠不出時間、心情、力氣運動,我就允許自己動用那兩次機會,這一點彈性讓我能保持在正軌上。乍看之下, 一般人應該很有可能不敵誘惑,即使沒有急事也用掉機會,但實情卻恰恰相反。每個星期,我多半連一個機會都沒用掉。每星期一開始,我都會盡量堅持依照作息運動,以免過幾天有更要緊的事,但緊急的事多半不會發生,一轉眼就發現七天過去。
後來我想到,說不定,我每次面對小挫敗,趁自我懷疑壯大之前先掐熄它的方法,也能用來幫助我們每個人更進步一點。畢竟,如果我們允許自己偶爾暫停重來,或許能避免遭遇不可避免的挫敗,接著又陷入信心危機。在嘗試改變的過程中,允許有特殊狀況,也是另一個防止因過度僵化破壞成功的方法。這個方法為自尊心預備了台階,讓我們能從偶爾無可避免的失敗中爬起。
相信自己能做到,本身就能更促進我們完成目標。要有依據的相信,那就別盲目訂個讓自己壓力山大的目標,多回顧過往的成功經驗很重要。我個人更建議設立階段性小步驟,化整為零的可行性能提高。此外,要給自己犯錯的機會,像是一星期七天,容許自己有兩天沒做到。對我來說,這可以減少自我責備,而自我責備常常導致我們乾脆放棄(儘管有人以高頻率、高強度的自我責備,取得高成就,但那會是相對少數,而且會以身心健康為代價)。
這裡面有個概念,「我們如何詮釋失敗,其實也攸關未來能否成功。」當我們對失敗零容忍,我們可能根本連開始眼前的第一步都會拖延。可是,當失敗是被允許的,甚至被視為是取得成功的必經途徑,我們嘗試的動機就能提升。
自我懷疑會阻礙你朝目標推進,或從一開始就妨礙你設立目標。專注於讓你覺得成功或自豪的個人經驗。自我肯定能提升你的復原力,幫助你消除自我懷疑。「相信自己能不斷進步、有能力改善自己的人,面對挫敗會更願意投入努力。這樣的人會自己尋求挑戰、從失敗中學習,也因此能成就更多的事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