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立刻做》

執行力強的人都有一個習慣—立刻做。這不是一種盲目,而是從手邊能完成的簡單事情開始,小成本地先開始,接著邊做邊調整,邊做邊計畫,這樣才更容易達到最後的成功。

有一本書叫《學會改變》,裡面提到一個有趣的案例:


有家洗車場推出「蓋章換洗車」服務,洗一次車蓋一個章,蓋滿八個就可以享受一次免費洗車服務,但是後來發現效果不如預期。於是洗車場靈機一動,進行了一點小調整,將需要集章的數量從八個增加到十個,但每個人一開始就先蓋上兩個章。看似要達到免費洗車條件依然還剩八個章要蓋,但最終集滿的速度不僅快很多,人數也超出預期。


人們想要一種「我已經有收穫」的感覺,想要一種離目標愈來愈近的感覺,同時會被一種如「開弓沒有回頭箭,先做下去看看」的感覺所推動。


因此真正能持續下去的人,往往在第一時間就開始做,先讓自己處於一個輕度實行的狀態之中,然後才開始計畫和調整,如:


健身,不必每天練足一個小時,十分鐘也是好的;

寫作,不必每天寫滿三千字,三百字也是有用的;

兼職,不一定要立刻賺到多少錢,先提供別人自己力所能及的價值,也是好的開始;

投資,不必拿身家性命去博一個結果,而是虧了也不可惜的一點閒錢嘗試一下,也能推動你去深入認識你購買的資產,以及思考投資這件事。


一個人若是真的想改變,就會從現在、此刻開始改變。當他還貪戀原本的狀態時,表示他並沒有真正把這件事想清楚。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正明白,原本狀態的長期誘惑就會導致他必然在某個時刻放棄,改變當然就半途而廢。


沒有人知道回報會以何種方式降臨,但這些正向趨勢組合起來,確定能對人生產生重大的長期正面影響,包括被更多潛在的好運所覆蓋。當我們相信一件事情,我們有能力做到,我們內在便有動力。如果一件事讓我們覺得很難,這時調整我們的期待,也是展開行動的方式之一。


「入門步驟」跟「縮小規模」,都是我很喜歡的方式。以「跑3 公里」這個例子來說,「繫好跑鞋的鞋帶」是入門步驟,「今天跑去便利店買東西」就是縮小規模,這都能讓人產生:「我相信我做得到」的內在改變。我自己很常使用這種方式做事,也很常分享。真的做完一件本來覺得做不到的事,實在很有成就感,會把正向循環帶起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