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有一個什麼都「正常」的人,有很大的機率是這個人很平庸,但平庸,又不是傳統父母要的,傳統教養的邏輯,常有各種矛盾。
「很欣賞願意學習的父母,通常包容性會比較大,知道的愈多,就明白自己的受限,那就不會把自己的受限,拿來限制孩子。」
如果一個孩子他在努力時沒有被讚賞,想要活出自己的時候被打壓,甚至在提出意見後就被掌嘴,那麼,他註定活得痛苦。
就算生活精彩,也會覺得自己平庸,因為他從來沒有被重視過。
在照顧者的眼裡,他是如此的無用。導致他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缺少了覺得替自己驕傲的部分。也因此,他總是否定自己,覺得一事無成,他只想要「正常」就好。但「正常」並不會讓人覺得值得活著。唯有感受到內心真實的欲望,可以與人產生連結,以及創造貢獻的能力,讓我們擁有成就感。這些心靈體悟讓我們感到心滿意足,而這種感受是極為私人且獨特的。
這需要勇氣,一步一步地將做自己的自信搭建起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