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失落到底是什麼?》

失落到底是什麼呢?想要與需要的距離。它指的是 —— 你應該擁有的沒有得到或者失去了原來已經有的。


因為太想要這個東西,失落感讓我們不自覺把它的重要性不斷的提升。

「我真的不能沒有它」

「我連這個機會都失去了,我會有什麼未來?」

「我這麼努力,還是失敗!我的命就這麼差嗎?」


我們會慢慢說服自己,我一定「需要」它!然後把我的幸福、自我的價值以及人生意義跟「想要的」牽連在一起。


「失落」似乎就真的讓人失去幸福、積極過生活的條件!但是,你沒有想到的是「你想要的」是「你一定需要的嗎?」想想,你真的「需要」等到你的伴侶達到了你「想要」他改變的習慣,直到要到那一天起,你才能擁有幸福嗎?


情緒往往使我們把「想要」跟「需要」連接在一起。


有的時候我們會問「我這麼想要這個東西,為什麼我得不到呢?」


人往往不太能夠接受「沒有答案」的失落。因此,我們自然的開始創造失落的「理由」


「就是世界不公平!」

「就是老闆偏心!」

「就是我不夠好!」


你允許失落把你自己的價值也拉下來。但是真實是這樣嗎?一個事情的發生不是單單靠我一個人的「想要」就足夠讓它發生的,不是嗎?你的伴侶不會因為你多麼想要他改變,他馬上就獲得所有改變的條件和能力對吧!你之所以沒有辦法得到這個機會,也不完全是因為老闆不公平吧?你遇到一個事故,倒楣可能也不一定是唯一的原因吧?


所以當我們發現,我只是「想要」,但不一定「需要」的時候,你忍受失落的能力就可以提高!


人生,本來就會有許多的遺憾。很多事情,很多人都不是靠著我「想要」的強烈的心就可以改變的。所以,當我們碰到夢想的失落的時候,也許可以停下來想想,雖然我多麼想要這個夢想成就,但是也不代表我一定需要這個夢想,人生才會有意義。我的人生正在進行,有意外的驚喜,有出乎意料之外的驚嚇!這不是就是人生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