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說過,恐懼、憤怒和悲傷是人類自然的反應。恐懼和憤怒是面對壓力的自然反應,這兩種情緒為我們傳遞重要的訊息。悲傷也一樣,悲傷可以告訴我們,我們對生命中的某件事有所不滿。這三種情緒演進到現在,無疑是為了刺激人改變現況。
大主教說過,當一個人就是要去感受,不論我們控制意志的能力再強,這些情緒三不五時還是會冒出頭。但經常用恐懼、憤怒或悲傷應對發生的事,容易讓負面能量積聚不散。具有破壞力的,就是這些情緒當中非理性、執迷的成分。沉思是極為有效的辦法,能培養人避免產生「戰或逃」反應的能力,延長接收刺激到產生反應的時間,使人三思而後行,不會只憑情緒衝動做出反應。
問自己:「我的想法是正確的嗎?我怎麼確定?這樣想對現況有幫助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思考或理解現況?」以下就來看我們可以怎麼分析人類這三種基本的負面情緒,這三種情緒常常帶來考驗。
• 如果是恐懼,直接面對恐懼會有幫助。
你可以想一想假如你的恐懼成真,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麼。那樣的結果下,你或你所愛的人能不能活下來?會不會結果其實對你或你所愛的人有好處?假如那樣的事情發生,你或他們能學到什麼?經過這件事,你或他們做為一個人會不會有所成長、增加深度?舉例來說,你可能擔心你的小孩學業表現不佳,你害怕隨之產生不好的結果。問問自己:「這個結果一定會發生嗎?我怎麼確定?我擔心對情況有幫助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思考或理解情況?我的小孩從這次經驗中能學到什麼?他們做為一個人會有什麼成長和進步?」當我們轉過身面對自己的恐懼,恐懼就失去了嚇人的力量,我們也不必再辛苦對抗它,反而能與其合作。
• 如果是憤怒,問問自己生氣有什麼用?
想想達賴喇嘛司機的故事也許有幫助,他因為頭撞到汽車擋板,氣到又拿頭去撞汽車擋板。憤怒通常包含一定程度的失望,或是期待的事沒有實現。問問自己:「我期待什麼?我能不能放下期待,接受現實情況或他人原本的樣子,不再執著於我認為他們應有的樣子?我能不能承認會起衝突,與我自己也有關係?這件事令我生氣,但我能不能看到自己在其中的責任?如果我因為某些話生氣,我有沒有辦法明白這些只是話語,與萬物一樣如同過眼雲煙,早已不存在了?包括自己在內,我的憤怒對誰有好處嗎?」你也可以想一想,憤怒假如未受控制,會使人做出破壞性的舉動,包括說出傷人的話乃至於動用暴力,日後我們將為此後悔。仔細思考憤怒會如何破壞關係、疏遠他人,並奪走你自己心靈的祥和。
• 如果是悲傷,可以向外尋求安慰或想想自己擁有的幸福。
悲傷這種情緒是在表達我們對彼此的需求。分享悲傷,悲傷也會減半。我們也會體認到,悲傷或許比其他情緒持續得久,但也終究會過去。所有生命都是短暫無常的,總有一天會結束,悲傷與憂愁也包括在內。任何人的人生,不論哪一年或哪一天,一定都有起有落,我們的心情很大部分取決於我們關注的事情。我們可以選擇關注自己和生活周遭的人順心如意的事。就像大主教說的,我們可以細數自己的福分。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感激的事物上,藉此可以減少悲傷的時間,更快重回喜悅。達賴喇嘛就是因為能關注流亡生活中增進人生歷練的事,而不只執著於失去,所以得以超越悲傷、哀痛乃至絕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