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畀俾比.使駛洗》

用粵語寫文難不難。我會說,難,很難,非常難。


先說「晒」,近年我發覺很多人都寫作「哂」,「晒命」變成「哂命」,實在要命;哂音診,解作微笑。常見詞語有「哂納」、「不值一哂」、「聊博一哂」。「唔該晒」變成「唔該哂」,你既說「唔該」,還要人家「微笑」地接受你的「唔該」,不如「硬」一點只寫「唔該」算了。至於炫耀自己優勢的「晒命」或「曬命」變成「哂命」,解無可解,只能說是自己的命不好,要自行取笑了。


晒、哂之別,本來輕易即能分辨,尚且「滿城」多錯,其他有爭議的字,更不用說。


例如「畀」字。無論音義,這個字都該是「正」字。不過,約定俗成下,「俾」字已廣受採納。問我,當然認為宜用「畀」,但「俾」字在一般情況下,大概很少造成誤解,還可以接受。又似乎是近年的事,竟有更多人用「比」字。「可唔可以畀枝筆我」,以「俾」甚而「比」,很多人或會認為沒有問題,因為不會引起誤會。畀面,俾面,比面。唔該,邊個好,即邊個易明不會會錯意?好,不如看看下句:


「佢比我好還是比佢好?」


意思清晰嗎?即「他比我好還是比他好?」抑或是「他給我好還是給他好?」有人或許不懂「畀」是什麼字,就將「比」寫作「俾」吧,雖然在查通用詞典時在字義上不會找到粵語的意思,但怎說都不會引起誤會。


再說「使」。常見用詞是「使用」,既可作名詞,也可作動詞,不懂粵語的人,大概都不難明白其義。另一個用詞是「使唔使」。又是近年的事,大多寫作「駛用」和「駛唔駛」,我覺得有問題。


「駛」確是「正」音,但「駛」最為人所知的意思是「駕駛」的「駛」,什麼意思也不用我多說。但駛沒有使用的意思啊。將駛變成使的「正」字,無非因為不知粵語「使」有「駛」音,因而棄「使」用「駛」,幾乎已成「通識」。這還罷了,近年,唉,又是近年,更有人用「洗」代「使」,因而滿街滿紙滿網都見「洗用」「洗唔洗」「洗錢」。「件衫洗唔洗……?咁多錢。」啊,嚇到心離一離,剛洗了的衫,還要問洗唔洗?


如果你問我識唔識洗錢,我話識,可能隨時犯法。為什麼?我以為係「使錢」即花錢;卻原來是「洗(黑)錢」。什麼是「洗錢」?有錢唔識使,總比犯法「洗錢」來掙錢好。


例如「畀」字。無論音義,這個字都該是「正」字。不過,約定俗成下,「俾」字已廣受採納。


我當然認為宜用「畀」,但「俾」字在一般情況下,大概很少造成誤解,還可以接受。又似乎是近年的事,竟有更多人用「比」字。「可唔可以畀枝筆我」,以「俾」甚而「比」,很多人或會認為沒有問題,因為不會引起誤會。畀面,俾面,比面。唔該,邊個好,即邊個易明不會會錯意?


你會認為意思清晰嗎?即「他比我好還是比他好?」抑或是「他給我好還是給他好?」有人或許不懂「畀」是什麼字,就將「比」寫作「俾」吧,雖然在查通用詞典時在字義上不會找到粵語的意思,但怎說都不會引起誤會。當然,「畀」不是常用字,難以在「小型」字典詞書中找到,但上網還是可以應付的。尤其是所謂「捍衛」粵語的「熱心」人士,更應好好學習一下,不要只管用「(聲)音」而不知義來保護粵語,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所謂「捍衛」粵語的「熱心」人士應好好學習一下,不要只管用「(聲)音」而不知義來保護粵語,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壞了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