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澡身而浴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原本說的是洗澡的問題,如果今日洗去了一身的污垢,以後每天都要把污垢洗乾淨,如此天天堅持天天洗。這不僅僅是洗澡的問題,引申出來,就是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修煉、思想上的改造。


「不整理自己的話,一切只會重複」 


人生的旅程,不是為了彌補遺憾,還要一同探索無限的風景。


有人習於孤獨感、受苦感之類的,會比較安心,就是一般人說的「悲觀的人」,但這種人其實覺得很舒適又自在。覺得不影響對外關係的話,也不用勉強拉他去多數人的樂觀世界。當內在覺知被蒙蔽,意識昏昧,我們儘管可能不滿意於表象的生活,但潛意識層次卻因熟悉而安心。用最簡單的方式講,習慣了幾十年的生活,如果突然要改變,即使是明知要往好的方向改變,心裡也會莫名慌張起來。


有一個詞很貼切叫「強迫性重複」。可以說是幼年養成的習慣,經過了多年的合理化包裝,我們已經看不見源頭,又養成了強韌的慣性。幾十年來,可能重複不知道幾萬次、百萬次的行為,本身就很強大,大腦的神經路徑已經塑造得相當穩健。所以很多道理知道,但難改,因為要對抗的是非常容易死灰復燃的舊習。


此外,有些習慣之所以養成,是有當下的好處的。 例如,只要把責任都怪到對方身上,心頭就會輕鬆,然後我可以因為享受個人自由的時間運用、獨立的心理空間,而偷偷竊喜著。這幾天,讓我們試著在別人的故事中,讓內在覺知有機會再打開一點,點亮幽暗的意識。一下子改不過來是正常的,目標先放在停下慣性,意識到它的存在就好,謝謝它過去為我們的生存努力。


反覆感謝它、接納它,這就非常好。真的不用急著改,能感謝、接納就是一種很好的新習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