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邊緣人革命》

革命本質是社會性的精神崩潰。


革命家為何會變成暴君,和大量玩女人,我想答案是很清楚的,因為革命的過程太過痛苦,也太過困難凶險。不論是列寧,不論是孫中山,不論是斯大林,不論是毛澤東,我們都說這些人是魔頭,可是他們的人生都是充滿不幸和悲傷,而且也沒有得到任何的憐愛。長時間心情太差,除了官能刺激之外甚麼都沒用,負面一點,就是想麻醉自己。


即毛澤東在上海被欠薪,欠的薪水已差不多夠他在上海買個房子,過點安樂的生活。斯大林為了革命籌資而入獄,他把得到的錢,誠心的貢獻了革命,換來的卻是被同伴們指責與冤枉,然後在他最需要錢去救他的妻子時,他身上沒有錢,然後看著他最愛的妻子病死。那時他只是一個一無所有,有前科的中年男人。


斯大林失去了至愛,才成為了鋼鐵的人,斯大林,而不再是那個善良的祖斯夫。


這些革命家的人生都是悲劇,然後他們總是得來一些遲來的成功,可是這會令他們快樂嗎?不會,面對革命後百廢待舉的國家,他們馬上得天下也難以治天下,往往治政也只有落得臭名,遇到怪責與反抗。也遇到一些在你需要時離棄你,在成功時又重新依附的無恥者。


建立了這一切之後,所以就留個建國者,革命家的美名,流傳千古,在死後被人敬仰嗎?他們會甘心嗎?終究是不會。革命家去到最後,作為人的特質終究會爆發,在革命的困苦時發光發亮的偉大革命家,在革命成功後,則變成暴君。 哲古華拉親自去審判一堆人把他們送去行刑,毛澤東大鳴大放之後鎮壓文人再文化大革命,斯大林則把人命當成數字,審判孟什維克(俄語:меньшевик,直譯少數派)。他們何以這樣凶暴?如果你能夠聯想起,斯大林的至愛也沒有被當成人命去看待時,他也學會怎樣對待所有人。


若人們得到公道與憐愛寬容,這些人可能就不需要變成革命家,大家開玩笑說,這世界上就多一個畫師,就沒有了納粹,多一個牧師,就沒有了斯大林,多一個圖書館管理員,就沒有了毛澤東。而總是有些人會覺得奪走了這些也沒關係,然後你就得到新的魔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