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幸福的定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賺大錢, 環遊世界,或者跟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等等,作者經過幾次對幸福定義的疊代思考後,總結為:實現幸福人生應該具有5個元素,要有積極情緒、要投入、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做的事要有意義和目的、要有成就感。當人生因精神的投入變得蓬勃、充滿生機的時候,你就會感到幸福。
如果說幸福可以衡量的話,作者給出了這樣一個幸福公式,就是H=S+C+V,
H代表幸福持久度,
S代表的是幸福範圍,
C代表生活環境,
V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也就是說,你的幸福的範圍,加上你的生活環境,再加上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等於你的幸福持久度。幸福持久度越高,代表你越幸福。什麼意思呢?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先說H,代表的是持久度。為什麼要強調幸福的持久度呢?暫時的幸福很容易通過巧克力呀、喜劇片,奉承話、一束鮮花來獲得,但這種短暫的幸福過去之後,就會迎來空虛。所以,一個人擁有持久幸福的能力,才會感到真正的幸福。
S,代表幸福的範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積極和消極的情緒範圍,這個範圍是決定我們整體幸福程度的先天成分。事實證明這個天生的範圍就像恆溫儀,即使有高興的事情讓我們的情緒高漲,它也會盡忠職守的把我們的幸福感拉回到平常的設定。假如有不幸的事發生,這個恆溫儀也會把你從低潮中拉出來,讓你回到原來設定的地方。另一個使你不能提升自己幸福層次的原因是「幸福的跑步機」原理。當好事情接連發生後,也會很快適應,然後認為那是理所應當的,不再心存感激。例如你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職位爬的越來越高,你的預期也越來越高,這樣循環下去,人永遠也幸福不起來。
C,代表的是生活環境。在生活環境所涉及的因素中,有些與提升幸福感有關係,比如生活在富裕社會,而不是貧窮社會;結婚,而非離婚;社交豐富,朋友多;有宗教信仰等等。而有些因素,則與提升幸福感只有一點或者幾乎沒有關係,比如賺更多的錢,保持健康,儘量去接受教育,改變你的種族,或者搬到氣候溫暖的地方等等。這些全部加起來,也只是幸福的一小部分。
V,指的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是積極心理學最重要的核心。把握住可控制的變量,可以促進你產生實質性的改變。這樣可以促使你能夠生活在自己幸福範圍的最高點,這些可控的因素包括,你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例如,我們可以對過去很滿意、很驕傲,但是現在卻很不好,而且對未來很悲觀。同樣你也可能現在擁有很多幸福,但對過去卻充滿了怨恨,對未來也感到無望。當你學會把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都調整到積極狀態的時候,你的幸福程度就會大幅上升,而且持久。
總結一下。怎樣獲得幸福的人生,首先,幸福人生應該具有5個元素,要有積極情緒、要投入、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做的事要有意義和目的、要有成就感。獲得幸福的方法有,第一,感恩和寬恕練習能夠使你更幸福。第二,用設計情緒練習提升幸福感。這就是積極心理學帶給我們的人生幸福指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