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之前兩篇一樣, 作為「窮人孩子」賺錢求的不是奢侈,不是自己的享受,甚至不是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改善一些比自己年長的窮人的生活,如果沒有辦法很早賺到錢,就算最後賺到錢,事情還是會落空。如果在改善家人的生活之前,他們已經死去了。你可以想像這些有良心的孩子心裡有多大的失落感,就算他們之後賺到錢,也沒有辦法彌補這種失落感。
如果你賺錢的目的,就是為了報恩那個照顧你的人時,那個人在你賺到錢時已消失或去世,你覺得拿那些錢,去買車買樓、食好住好, 會否能令你的心裡好過嗎?
所以這導致這些有良心的窮人孩子,都沒有耐性,他們總是想要快速致富,而且很容易被投機,賺快錢的機會吸引。因為他們的願望是時限比別人還要嚴刻。一個出身不錯的孩子,可以去到五六十歲事業有成,可以投資去到晚年才收穫,因為他們為的都是自己,大不了是留給下一代。那時間就站在他們一邊的。而時間不會站在「為上一代付出的人」的一邊。
這種為上一代付出的人,生活通常節斂,簡僕,不嫖不酒,但他們比奢侈消費的人卻會更貪婪,因為他們要買的是最貴的奢侈品:彌補上一代的人生。
所以窮人奮鬥,而社會告訴你,我們這裡全部致富的方法,都是要靠耐性時,他們就很容易走向投機,挺而走險,可惜的是,他們的父母家庭貧窮,自然也難授予他們甚麼社會智慧,結果就是他們很容易成為別人的餌食。如果他要解決的問題,是必須五年內,十年內就解決,他們想選擇有耐性也沒有意義。
當然急功近利最後的結果,通常是失敗的。然後他們要不就是在會死去的親人身上花掉了一大筆錢,然後在親人死去悲傷之餘也沒有錢,把錢都花在上一代的債務與醫藥費上。 然後在下一代延續那個貧窮的循環。 通過照顧貧窮上一代得回的,就只有對得起自己的感情與良心,但一定不利財富積蓄。
就如同善良的快樂王子,良心導致犧牲,犧牲的結果就是化為一堆塵土。
其實欠缺同理心自私,不照顧親人也不照顧外人的窮人,人生可能還會健康一點。 所以最終窮人還是比較適合欠缺同理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