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司馬懿和諸葛亮》

談諸葛亮,很自然聯想他的宿敵司馬懿,究竟誰勝一籌?爭論足足十幾個世紀。近年,尤其內地,興起擁司馬派,顛覆傳統,劇集《大軍師司馬懿》(2017)受歡迎可作代表,典型功利主義,拆穿了亦沒啥創見,倒是所反映的價值觀堪憂。


諸葛亮(公元181-234)字孔明,輔助蜀漢,他死後蜀漢被曹魏所滅;司馬懿(179-252)字仲達,輔助曹魏,他死後兒孫篡奪曹魏,三分歸一,建立晉朝。這是小學生都識計的成績表,怎麼歷來公認諸葛亮勝於司馬懿呢?


正史《晉書》都記載「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懷疑諸葛亮未死而不敢進兵,傳為民間笑談。題外話,其中一方先逝,反而分出高下,使我想起張國榮與譚詠麟。


公平競技,兩人並非在同一起線,先天魏強蜀弱,況且司馬氏世家望族,代代做官,諸葛亮才真正「臣本布衣」耕田,猶如窮小子駕着錢七鍊贏富二代法拉利,你欣賞哪邊?


遊戲規則,諸葛亮受先帝託孤,沒取劉禪代之;司馬懿也受過魏明帝託孤的,《三國志》說魏明帝「執其手謂曰:『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指大將軍曹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宣王(指司馬懿)頓首流涕」,還叫兒子曹芳「抱宣王頸」,日後,司馬懿搞政變殺害一同輔政的曹爽,架空魏主。他長子司馬師除掉曹芳,次子司馬昭除掉新君曹髦,孫兒司馬炎索性篡位。我並非訴諸愚忠思想,而是既然比較,便請依遊戲規則,諸葛亮遵守承諾,司馬懿卻「嘻嘻老子就是失信」,夫復何言?


這起了個很壞的頭,晉朝可算歷史上最爛朝代,連司馬炎也沒一絲開國氣象,羊車望幸,荒淫無道。八王之亂骨肉相殘,反正老頭子騙回來的,還用講規矩嗎?五胡亂華,開啟中原被異族長期佔領的大分裂,我認為,恐關臣民心底瞧不起司馬家之故,常說匡扶漢,何曾聽聞匡扶晉室?離心離德。偏安江左的晉明帝不懂祖業崛起由來,丞相王導大講一番如何誅滅異己、脅逼曹魏孤兒寡婦的「豐功偉績」,晉明帝聽得掩面嘆息:「若如公言,祚安得長?」已不單抽象的仁義道德,生物以繁衍為目的,司馬氏福兮禍所伏,得了天下,經歷多次動蕩,槍打出頭鳥,遭屠戮殆盡,由上古一個大姓銳減變僻姓。


諸葛也僻姓,獨因諸葛亮成智慧、受尊重的代名詞,讚人家「賽諸葛」、「女諸葛」,是美稱。試問,哪一姓氏具此威力?從優生學角度,你說誰笑到最後?


日本文化講究敗者美學,在戰國(1467-1615)群雄中喜歡武田信玄和真田幸村,貶抑終極勝利者德川家康,不以成敗論英雄,值得深思,其實中華自古亦有。


回頭看,推崇司馬懿一來出於翻案標奇立異,二來迎合社會投機心理,人人自詡奸奸狡狡,一派無毒不丈夫模樣,到頭來權謀沒學成,畫虎不成反類犬,風氣惡俗,貽笑大方。雖然話成王敗寇,但一以下犯上,二篡朝奪位,三與民無功,亦算犯盡書史者大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

英文中有句諺語:「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這句話的涵義是,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具體地」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我深受啟發。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