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14年(755年),安祿山聯合多個民族組成號稱20萬的士兵,在薊城南郊(今北京西南)誓師,以清君側的名義於范陽(今北京)起兵。
一周後,大唐玄宗得知安祿山造反,命令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陽、平盧(今遼寧朝陽)節度使,準備東征。在此同時,唐玄宗並派特使畢思琛往東都洛陽募兵防守。安祿山的大軍持續進攻,得力於宰相楊國忠的調度無能,一個月後,洛陽投降,安祿山宰了畢思琛特使。
負責守衛洛陽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高仙芝採守勢,堅守潼關不出,這本是正確策略,但是唐玄宗聽信楊國忠派的監軍宦官誣告,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以及副將高仙芝。兩個月後的天寶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
處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後,再任命哥舒翰為統帥,鎮守潼關。大唐帝國本可利用險要地勢暫時死守,保衛京師;但唐玄宗與楊國忠急於平亂,原本也打算據險死守的哥舒翰被迫領20萬大軍出戰,當然以失敗收場。潼關破,都城長安失陷在即。
唐玄宗最後於安祿山起兵後七個月逃離長安,到了馬嵬坡(今陝西)。途中士兵無法再忍,大將軍陳玄禮要求誅殺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楊國忠被軍方亂刀砍死,楊貴妃被下詔縊死,搞不定局面的玄宗皇帝被要求退位。大唐盛世正式結束。
回頭講港幣。港幣就是人民幣的潼關,據險死守,就是兵源有限的潼關守軍最好的選擇方案,用時間耗死準備拋售港元的各路外資。因為你手上就是沒有那麼多美元給人家換,你能做的就是給港幣持有者更高的回報,讓大家樂於持有港元,如果港元的隔夜拆款利率直接往6%、7%、8%走,保持港幣自由兌換的地位,那麼港元成為中國3兆美元外匯存底一部份的前提就沒有變化,否則,就是長安保衛戰。
如果我是人民銀行未來的新行長,逼香港金管局戰到最後一毛美元,就是我堅守潼關的軍令狀;而香港金管局融通銀行間市場31億港元的子彈,也不能輕易再用。港幣的市場流通量一定要持續收縮到銀行體系內,這樣才有辦法守住聯繫匯率,而守住港元兌美元的聯繫匯率,才能繼續以3兆美元的外匯存底維護市場持有人民幣的信心。別忘記,現在這3兆美元的外匯存底裡面,有很多是港幣拿來充數的。
人民幣的潼關保衛戰已經開打,守軍主帥中途換人的糟糕意象,不亞於封常清被處斬,守住潼關是保住長安一定要付出龐大代價。我們都活在大時代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