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公民社會促進公平正義的能力,實際上就是政府與政策給予,公民社會與政府其實是雙生兒。因此一堆社會活動家相繼進入政治,他們需要透過政治去延續他們的事業。
這裡多的是社會主義者,學者,各種良心生意人,最欠缺的是做實業產業的人,那些人沒時間當活動家。也就是說,他們並不知道資方想甚麼,也不知道勞方想甚麼。他們有的工作經驗往往是在各種公職,非牟利團體,學校,全都是一些沒接觸市場的地方,他們覺得幫人民發聲,百姓抱怨甚麼就消除甚麼,就能實現大家最想要的,高薪水,低樓價,高福利,低稅收,低生活成本、物價便宜的社會。
耕者有其田是不夠的,耕者有利潤才是重要。
比起誅心,或者各種陰謀論,這些有爭議的事情,有些東西是沒甚麼爭議的,那就是「不賺錢的事情大家不會做」,政客關注所有事情,可是就是不知道或不想承認一件事,那就是社會是靠人類們每天工作才能維持,而人類之所以每天工作,是因為能透過工作得到利益,而大部份人的利益,都源自在市場上把自己的工作成果賣給人。
大學教授與講師以為賺錢是因為讀了書,政客以為賺錢是因為有權力,活動家以為賺錢是因為成功爭取,一堆公職人員賺錢是因為政府在發薪水,而不是「賣東西賺錢」。這種邪惡的資本主義,不太進入他們的考慮當中。
他們甚麼問題都想要解決,而他們甚麼問題的解決方法,都是拿走利潤。市場的反應很簡單:停止。
接下來的所有問題,都是從這點引出來的副作用,超通貨澎脹也好,治安也好,貧窮也好,歸根究源,都是源自一件事:既然負責與工作沒有得到鼓勵,那不如躺平,問題就交給別人,如果所有「別人」都一起躺平,經濟走向崩解。工作與提供服務的人不爽,那就所有人都成為問題。
那就是殺雞取卵。古代的蠻族打仗,也知道不能殺害生產的農民;魔王織田信長,也知道要放任商人做生意買賣,才能夠促進經濟流通;但現代的政客與活動家們,卻是喜歡殺雞取卵的,一群又一群的人們,他們甚麼都談,就是不談錢從何來。
想想也是合理的事,蠻族與信長,他們再愚笨都知道自己的物質來源,就是征稅,而現代的政府機構卻太發達,太自動化,人們也漠視事情的運作機理,結果令人退化到連政府的財源終究來自市場也感覺不出來,以為錢是來自魔法聚寶盆的。我想,大家都追求公平正義,但不接觸市場的人,其實是沒有這能力的。
最後一堆人一方面想用稅收解決所有問題時,同時力求殺掉那些稅收的來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