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孩子越乖,越方便階級複製3》

越底層的人,其實越不能計劃人生,越需要適應時勢與環境。父母早安排好你建制中有職位,你當然可以一早就向著那職位設計人生。但大部份並不那麼幸運的人,只能靠市場謀生,故必須適應那不斷改變的經濟與市場,有時候你當軟體工程師會賺錢,有時你當駕駛會賺錢,有時你做工地會賺錢,有時你打字會賺錢,有時你搞人工智能會賺錢。但基本上在建制外的人,沒甚麼二十年前會賺錢的東西現在都賺錢的,結果這反而不太適合乖孩子,而適合自我主見強的孩子。


乖孩子們依附不了建制,很容易就會變得喪氣,對社會有很大的不滿,只因為他付出了很多,也放棄了自己很多的意見去乖,得到的東西卻全都是不滿意的。如果結果只是如此,那當初的乖又有何意義呢?讀書努力聽話都是苦澀的。好家庭的孩子因為乖而得到一切,出身不好的孩子卻因為乖而得不到一切,反而成為最好欺負的一群。這也是社會上很多貧士,貧窮書生的原因,古代王朝往往知道這些人是社會上的不穩因子,所以用科舉,編制去盡量收納他們。


但建制,即是公職與大企業之類,不見得能收納那麼多的人。那剩下來的人,除非他們能適應市場與接受市場,不然他們的未來也是可想而知。而他們對人生的不滿與不幸福,最終也會變成對社會的怒火。


而且,乖孩子之間也無法互相理解,前面那種成功的乖孩子,他們的人生經驗是自己乖又努力就能得到一切時,他們很可能無法理解與接受這世界上為何會有人乖與努力卻一無所得,一旦看到不夠成功或者失敗的人,反而很容易覺得一定是因為他們不乖或者不夠努力。這種評語與觀念顯然的會更刺激後面那種人。


我們常相信努力與乖可以翻轉階級,但實際上並不如此。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時間同價值嘅無聲掠奪》

「忙」成為打工仔標配,「加班」變成家常便飯。 收工後要秒覆工作訊息?周末on call叫「有責任心」?Project急就要連續捱通頂仲要話「應該㗎」? 當「彈性上班」變成「無限工作」,「提升效率」變成「工作量翻倍」,你嘅私人時間就俾呢套「正常邏輯」慢慢蠶食。 當「付出」被視作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