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卡泰爾在1971年出版的《能力》(Abilities: Their Structure, Growth, and Action)一書中,假設人類同時具備兩種智力,但上升時段卻出現在人生的不同時期。
第一種是「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卡泰爾定義成邏輯推理、彈性思考與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原始聰明。研究人員發現,流體智力涉及閱讀與數學能力。創新者一般擁有很高的流體智力。卡泰爾的研究專長是智力測驗,他觀察到一般人的流體智力最高峯,出現在相當早期的成年階段,接著在30至40歲就急速下滑。
卡泰爾認為,人類不只有流體智力,還有「晶體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也就是運用過去累積的知識庫存的能力。仰賴知識庫存的晶體智力,一般會隨著年紀增長,隨著一個人進入40歲、50歲、60歲,一路攀升,要到人生非常晚期才會下降,甚至完全不會衰退。
卡泰爾形容這兩種智力:「從概念上來講,流體智力是解析抽象問題的脈絡化能力,晶體智力則代表人在一生中透過涵化(acculturation,不同文化相互影響的結果)與學習所獲得的知識。」講得白話一點,你年輕時擁有原始聰明,老了則擁有智慧。你年輕時有辦法提出大量事實,而你老的時候知道那些事實是什麼意思,也曉得如何運用。
Ps. 涵化(acculturation),是指因多種不同文化相互接觸,從而導致的文化變動以及心理變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文化,持續地互相接觸著,而導致一種文化同化其他文化的元素。兩個文化之間的涵化既可以是單向的,也可以是交互影響的。涵化也可稱為文化適應、文化移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