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小調整的大影響》

人類是慣性生物。亞里斯多德寫道:「重複的行為造就了我們。」《韋氏字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對習慣的定義是:「一種後天養成的行為模式,已經變得幾乎或完全不由自主。」


一個表面上看起來不大要緊的壞習慣,最後可能導致你遠遠偏離目標方向和你熱切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以為只要意志力,就能夠改變習慣,那就好比以為只要用大餐巾蓋住野餐籃,大灰熊就不會來吃了。壞習慣是頭聰明的大灰熊,你需要更厲害的東西。


當你難以努力達成目標時,你往往會認為,那是因為你缺乏足夠的意志力,我並不認同。光是選擇追求成功,這還不夠。


如何使你堅持你必須做的那些有益的新選擇?如何避免你一不小心就回到壞習慣?這次和之前失敗的那幾次,將有什麼不同?我們必須正視一件事,那就是一旦你稍微感覺到不適意,很可能就會回到讓你感覺自在的舊習慣。


你以前可能試過要靠意志力,但是行不通。


忘了意志力,改用動機。你的選擇必須跟你的渴望和夢想有關,這樣你的選擇才有意義。最明智、最有激勵效果的選擇,是那些切合你的目的、你的核心自我,以及你的最高價值觀的選擇。你必須知道自己想要某樣東西,也必須知道你「為什麼」想要這樣東西,否則很容易就會放棄。


所以,你最大的驅動力是什麼?知道你的動機是什麼,這點非常重要。激勵你的這些動機,將會點燃你的熱情,它們是你熱忱的源頭,是你堅持下去的動力。


動機能夠支撐你度過疲憊、單調、乏味和辛勞,你的「為什麼」必須夠強,否則所有的「如何」將無意義。渴望和動機如果不夠明確、強大,你將會放棄任何可能改善人生的新途徑。如果你的承諾不夠堅定,最後就會像許多人那樣,每年新年都下定決心要做某件事,但很快就放棄,


純粹物質的東西,並無法激發你全心全意的鬥志,那種熱情必須來自更深層的地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時間同價值嘅無聲掠奪》

「忙」成為打工仔標配,「加班」變成家常便飯。 收工後要秒覆工作訊息?周末on call叫「有責任心」?Project急就要連續捱通頂仲要話「應該㗎」? 當「彈性上班」變成「無限工作」,「提升效率」變成「工作量翻倍」,你嘅私人時間就俾呢套「正常邏輯」慢慢蠶食。 當「付出」被視作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