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我的相片
80後香港人,旅居全世界

《戒掉渴望成功的癮》

一旦自認比別人優秀,「更優秀」就成為核心自我認同, 每次失敗有如小小死了一遍。


「或許比起快樂,我更想要出人頭地。」


選擇出人頭地、不選快樂的人就像有其他癮頭的成癮者一樣,對成功成癮。有些研究認為,工作壓力大的人容易藉助酒精自我療癒,包括飲酒過量。喝酒有如開關,可以關掉焦慮感(暫時關掉)。不過,酒精不是奮鬥者唯一容易成癮的物質,甚至可以說不是最糟的一種。我見過最糟糕、最棘手的癮,其實是工作狂(workaholism)。工作狂一詞由心理學家奧茲(Wayne Oates)在1960年代提出,源頭是他的時間太寶貴,兒子必須到診所預約,才能見到爸爸。奧茲在1971年將工作狂定義為︰「必須不斷工作的衝動或無法控制的工作需求。」


這種症候羣是事業有成的人特有的疾病。別的不說,他們光是工作時數就很驚人。《哈佛商業評論》指出,美國的執行長平均每星期工作62.5小時,一般工作者是44小時。問題是,生產力帶來的獎勵,比不上落後的恐懼,恐懼是一直推著工作狂向前的動力。工作排擠掉人際關係與其他活動。除了工作,工作狂的人生裡沒有太多東西,這進一步強化了惡性循環。工作狂會增強恐懼與寂寞,而恐懼與寂寞又會增強工作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時間同價值嘅無聲掠奪》

「忙」成為打工仔標配,「加班」變成家常便飯。 收工後要秒覆工作訊息?周末on call叫「有責任心」?Project急就要連續捱通頂仲要話「應該㗎」? 當「彈性上班」變成「無限工作」,「提升效率」變成「工作量翻倍」,你嘅私人時間就俾呢套「正常邏輯」慢慢蠶食。 當「付出」被視作理所...